【3份试卷合集】怀化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第二次调研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3份试卷合集】怀化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第二次调研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20119c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3

A.常温下,0.1 mol/L氨水中,c (OH﹣)=1×10﹣5 mol/L B.b点代表溶液呈中性 C.c点溶液中c(NH4+)=c(Cl﹣)

D.d点溶液中:c(Cl﹣)>c(NH4+)>c(OH﹣)>c(H+) 8.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时所含阴离子数目相同 C.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B.颜色相同 D.化合物种类不同

9.下列表示氮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规范,且能据此确定电子能量的( ) A.

B.D.

C.1s22s22p3

10.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Fe+是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 C.升高温度,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的速率决定 D.当有14g N2生成时,转移1mol e-

11.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 SO2含有的氧原子数小于NA

B.0. 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0.4NA C.10 g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2NA D.100 mL 0.1 mol/L醋酸中含有的醋酸分子数是0.01NA

12.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 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原子个数比为1:2 B.C、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简单离子半径:D> C> 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E>A

13.下列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操作和现象 项 将3体积SO2和1体积O2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SO2和O2的反应为可逆反A 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2溶液和品红溶应 液,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褪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B 应,火焰为黄色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C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D Na2SiO3溶液中,Na2SiO3溶液变浑浊 A.A

B.B

C.C

Si元素 D.D

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原溶液中含有I- 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结论 14.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I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

A.电流方向:电极IV→B.电极I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II逐渐溶解

→电极I

D.电极III的电极反应:Cu2++2e-==Cu

15.如图所示,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管两端各放一团棉花,再用注射器同时在两端注入适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Cl=NH4Cl B.实验时会在玻璃管的A处附近看到白雾 C.用手触摸玻璃管外壁,会感觉到有热量放出 D.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也会有相似现象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

试剂 实验 滴管 试管 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 溶液 1 mol·L-1 FeSO4 2mL KSCN溶液 实验III:无明显变化 溶液(pH=3)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编号及现象 1%酚酞溶液 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_

(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___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 (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

①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 溶液a 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 i.溶液由___色迅速变为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 ii.无明显变化 ②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 ①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为探究固体A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实验并完成如下转化。

已知: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若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若将X通入足量双氧水中,X可全部被吸收且只得到一种强酸,再稀释到1000mL,测得溶液的PH=1。在溶液2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请回答:

(1)固体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中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环境问题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一般利用化学原理可以进行排放物达标检测与无害化处理。某皮革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Ⅲ)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酸浸后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