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520a1c59eef8c75fbfb334

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 火玥人 晋阳学刊2000.5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士文化的发展 卢子震 学习与探索2000.1 加强对“士”的研究 苏双碧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1 加强对“士”的研究 苏双碧 深圳特区报2000.4.16 ⑿ “士为知己者死”辨 常昭、常青 济南大学学报2001.4 先秦时期的士 刘泽华 文史知识1987.12

先秦经济运动中士群体的作用 徐波 昭通师专学报1987.2 论先秦客的政治作用 荀德麟 苏州大学学报1990.1

齐文化与知识分子(从“管子”和诸子百家谈起) (日)今里祯 天府新论1990.1 战国辩士析 顾炎甫 史林1998.4

浅论战国辩士劝谏中的公共技巧 李本亮、彭央华 江西社会科学1998.11 谈谈战国时期的“士”阶层 高金相 大庆师专学报1986.3

生王之头不若死士之垄:浅谈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理 郭杰 江西社会科学1992.3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郭杰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 论春秋战国时期谋士阶层的独立人格 王勇 浙江学刊1993.2 战国时期的价值观和士林文化心态 陈桐生 江汉论坛1992.7 战国客卿制度刍议 黄冬云 南通师专学报1990.2 孟尝君田文养士考论 张华松 管子学刊1992.4

战国食客的特征及其社会价值 杨建宏 益阳师专学报1993.3 论先秦时期的“士德” 陈瑛 中州学刊1994.2 试论战国时期代养士之风 全根先 文献1994.2

从春秋战国之“示”看中国“士”的精神文化传统 王素玲、于淑丽 长白论丛1994.3 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白自东、孔宪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2 春秋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及其社会文化性格 王泽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 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 刘宝才 文博1986.3

试论春秋战国之际的士与儒士 罗新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4 先秦时期士阶层的历史考察 刘大秀 理论学刊1996.6

批评、借鉴与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林剑鸣先生的批评文章《历史的经验与现行的政策》的一个反批评 王涤武 社会科学评论1987.5

晏婴人生哲学发微:关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项个案研究 杨阳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1

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苏秦形象评析 芦卿忠 甘肃理论学刊1999.2 士与战国时期的传播艺术 陈水云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 论纵横家的衰落 熊宪光 涪陵师专学报1999.1 战国士人素质简论 张彦修 人文杂志1999.3

春秋战国河南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出现 赵发中、魏光峰 殷都学刊2000.1 试论战国策士的人生理想 李瑄 重庆师范学院2000.3

官学下移与游士之风:先秦士人文化的发展道路<三> 程二行 武汉大学学报2001.3 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 夏增民 南都学坛1999.2 论秦始皇的知识分子政策 李元 求是学刊1999.3 儒生与秦政 黄宛峰 学术月刊1996.1

秦代的博士与方士 张华松 孔子研究1999.1

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 阎步克 历史研究1986.3 游士宾客在秦汉的兴衰演变 姜建设 史学月刊1986.5

秦汉历史变迁中的知识分子及其作用 刘修明、卞湘川 学术月刊1989.7 秦汉的诸生与政治 梁锡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6、 朱云的事迹及西汉后期的儒风 朱大昀 中国史研究1988.2

略论西汉士人风貌的变化及其影响 马亮宽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4 汉代博士杂识(待续) 召玉 中文自学指导1999.5

儒冠不误身:秦汉之际的儒士与刘邦 葛剑雄 东方文化1997.4 汉代士大夫与汉代思想的总倾向 侯外庐 史学史研究1990.4 两汉之际社会变动中的知识分子及其命运(刘歆与新莽王朝的浮沉) 刘修明 中国史研究1990.4

试论汉代士风的变迁 王克奇 江汉论坛1992.4

论汉武时代士人精神的嬗变 查屏球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2 汉代士人的仕事与谗嫉 于迎春 晋阳学刊2001.1

游士文化传统及其终结:西汉武帝以前士人阶层的演变 王保顶 江海学刊2001.1 略论汉代士大夫阶层的母子关系 郭玉峰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1 西汉前期文人的用世情怀 刘周堂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4

政治、经学的衰变与西汉后期士人心态的走向 张峰屹 南开学报2001.2 汉代士人阶层的演变 王保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 汉武帝时代的纵横之士 魏向东 历史知识1988.5 两汉博士家法株生原因论略 罗义俊 史林1991.1 汉代经学博士学考辨 黄开国 中国史研究1993.2

从“文景之治”看汉初知识分子的作用与特性 邱少平 益阳师专学报1993.2 汉代士人与社会结构 马亮宽 社会科学1994.2 东汉士风中的“禄利”、“名节”之变 马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2 东汉安顺之际的汝颖名士 王晓毅 山东大学学报1992.2 颖川谋士群体与曹操政权 孟繁冶 郑州大学学报1994.6 儒学与后汉士人的归隐之风 刘厚琴 齐鲁学刊1995.3

东汉颍川、汝南、南阳士人与党议始末 黄宛峰 中国史研究1995.2 汉晋时期的颍川士人集团 王大胜 许昌师专学报1996.1 临沂士族与民族文化 安作璋、王克奇 文史哲1995.6

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兴起 王永平 江苏社会科学1997.2

《古诗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与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 刘则鸣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2 两汉时期江南士人行迹述略 王永平 中国史研究1997.4 中州士人与汉代政治 黄宛峰 南都学坛1998.1

论先秦两汉大儒的穷达及其文化价值 张淑琴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4 关于“儒”的原始意义的探讨 郭玉良 复旦学报1998.6

略轮西汉梁国文人集团形成的原因 王树林 黄淮学刊1998.4 党锢之祸与知识分子气节 侯林莉 历史教学1999.2

两汉之际封建士大夫逃逸之研究 王继训 济南大学学报2000.1 略论汉代名士气节 陈建林 孔子研究2000.5 两汉之际士人与士风 王继训 齐鲁学刊2000.5 东汉的名士 方燕 文史杂志2000.4

汉魏之际士大夫群体的演变 方燕 天府新论2000 .4

论东汉士人阶层的政治权力基础 李军 浙江大学学报2001.5 东汉时代的游学风气及社会影响 张鹤泉 求是学刊1995.2

洛、许名士与汉魏之际的学风演变 徐华 史学月刊2001.2

《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驳议 徐松巍、王树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1.4 经学传统与汉唐北方士族的盛衰 颜晨华 学术月刊1991.7 汉末魏晋的名士风 姜广辉 河北学刊1994.3

汉末士人自然理性的觉醒 张振龙、祝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5 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 李德平 江苏社会科学1994.3 方士:汉代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张兴杰 兰州大学学报1994.1 秦汉时代滨海地区的方士文化 卢云 复旦学报1988.6 论中国古代的隐士 刘叶秋 文史知识1986.2 隐士的生活 刘文刚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3

中国古代隐士略论:兼谈古代儒道隐逸思想之异同 闵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2 论朝隐 张立伟 天府新论1993.1

隐逸贡献论 张立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2

我国古代的隐士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高敏 社会科学战线1994.2 论隐逸的自由要素 张立伟 天府新论1994.3

统治者的反隐和尊隐 张立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略论春秋战国时代的隐士 马新 文史哲1993.1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游为隐的独立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界关于庄子的阶级属性争论的思考 袁伯诚 青岛师专学报1993.1

先秦隐逸群众浅论 赵东玉 社会科学战线1996.5

先秦时期隐士的名称及其分类 刘淑梅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7.2 简论汉唐士大夫隐逸之风 方良 九江师专学报1987.3 论东汉的隐士 黄宛峰 南都学坛1989.3 论东汉隐士 齐涛 安徽史学1992.1

隐逸文化中冷漠的澎涨 张立伟 天府新论1995.3

中国隐士文化的产生与漂流 宁稼雨 社会科学战线1995.4 评东汉时期的隐者群 孟祥才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6 侠客论 陈蓓 体育文史1990.6 游侠考辨 张英 祁连学刊1991.1

汉代长安与游侠 韩云波 城市改革与发展1992.4

论中国侠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之一 韩云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1 游侠及其产生的背景 陈宁 思想战线1993.1

古代游侠任侠行义活动之考究 汪涌豪 殷都学刊1993.3 古代游侠日常生活之考究 汪涌豪 殷都学刊1993.4 古代游侠社会关系之考究 汪涌豪 殷都学刊1994.2 试论战国游侠 江淳 文史哲1989.4

试论先秦游侠 韩云波 贵州大学学报1994.3

《韩非子》与战国游侠 韩云波 四川大学学报1994.3 张良的任侠本色 韩云波 文史知识1994.11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 汪涌豪 殷都学刊1995.1

《汉书》与西汉后期游侠 韩云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1 论西汉游侠风尚 李保平、张志海 固原师专学报1995.3 试论西汉时的“侠官” 吉书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5 论武侠的生存背景 杨世宏 齐鲁学刊1998.2

(6)奴隶

略论原始社会俘虏的命运 范传贤 东北师大学报1988.1 商代人牲身分的再考察 杨升南 历史研究1988.1

一个有关奴隶来源的字义之辨 张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 .1 殷代奴隶制与商品经济 程德祺 殷都学刊1989.1

试谈《尚书•盘庚》中的“众” 聂玉海 殷都学刊1986.3 商代“众人”身分为奴隶论 王贵民 中国史研究1990.1

商代“众人”的历史考察(关于“众人”的新探索) 彭邦炯 天府新论1990.3 商代“众”“众人”问题探讨 徐六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2.1 、众人比较研究 彭邦炯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2.12

浅议商代社会的奴隶:兼谈殉人和人牲的社会身分 刘兴林 齐鲁学刊1990.4 商代生产领域中的奴隶劳动 杨升南 殷都学刊1994.1

试论西周农业生产者的奴隶身份 梁敢雄 学习与探索1986.1 论西周生产领域的奴隶劳动 顾孟武 史学月刊1988.2 《周礼》中所见的奴隶 陈连庆 史学集刊1989.2

从奴隶概念的法律含义看西周庶人 朱行天 历史教学问题1990.4 楚国倌人考 张君 湖北大学学报1990.4

齐国奴隶考述 李衡眉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6

中国封建社会和奴婢制度 杨作龙 洛阳师专学报1986.2 秦代的奴隶问题 陈连庆 东北师大学报1988.5

汉代的家人子 张承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1 汉代免奴、限奴措施刍议 杜绍顺 中学历史教学1986.2

从张家山汉简看汉初的奴婢问题 彭浩 中国文物报1993.8.29

汉代名田蓄奴婢制度考论 冷鹏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3 论西汉的奴婢 孙福喜 黄淮学刊1996.3

试论王莽改革中的奴婢问题 赵梦涵 史学月刊1986.1 王莽与西汉的奴隶制残余 周鼎初 社会科学战线1993.5 蔡文姬在匈奴的身份是“奴隶”么?同林干教授商榷 阿日尔丁夫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3 两汉南北朝奴婢制度的比较研究(兼与魏晋封建说商榷) 史学集刊1985.4 胥吏与贱民 (英)赵冈 社会科学战线1997.1

浅谈中国古代的非洲黑奴 肖忠纯 锦州师专学报1997.2

(7)娼妓、巫史 仰韶文化“鱼纹”“人面鱼纹”内含二十说述评:兼论“人面鱼纹”为巫师面其形象说 刘云辉 文博1990.4

商代的巫与巫术 晁福林 学术月刊1996.10

略论先秦巫史文化 何平立 上海大学学报1993.3

从先秦文献资料看巫与文化的关系 李清和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5 先秦医巫的分流和斗争 李建国 文史知识1994.1 论巫蛊之祸 陈志 福建论坛1988.3

“巫娼时代”纯系虚拟:中西妓女起源比较 黄仁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3 论西汉“巫蛊之祸” 高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2 “巫蛊之祸”新探 吴刚 中国史研究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