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 专八过级必备技巧(新东方内部资料) 免费分享,不下后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英语专业 专八过级必备技巧(新东方内部资料) 免费分享,不下后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91b3b665ce0508763213ec

在文中与哪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

(3)分析生词的构成,尤其是词的前缀和后缀。英语中很多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变来的。比如你认识这两个词write和similar,根据前缀re-和后缀-ity的含义,你就可以准确地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这两个词的意思。

(4)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境相比较,也许能更加准确地猜出词义。

(5)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为了巩固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在读完一篇后,你可以把本篇中最重要的生词查一下字典,准确地了解这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因为我们训练的篇章都是大纲规定的题材,在真题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单词。

3. 推论出段落的隐含意思

有时,为了某种目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某一意思,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篇章的主要意思。所以阅读短文经常需要推论(making inference)。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论,有时整个篇章的含义需要推论。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进行推论:

(1)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进行推论。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3)仔细体会某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的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前者有贬义的色彩,即“政客”,后者则没有。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5)得出某一推断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

?

被历史遗忘的

?

(6)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

?

2008-3-13 06:49

? 回复

6楼

4. 预测下文内容

预测下文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预测与猜测不同。猜测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文字意思的假设,预测则是假想下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之所以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带着这种期待去读下文,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当然,预测也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了解的内容加上你自己的一般常识进行符合逻辑的预测。当你继续阅读下文时,你的预测要么被肯定,要么被否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加深你对原文的理解。以下是几条建议:

(1)如果你对段落的主题思想已有初步的了解,想一想关于这一主题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本文中会发生吗?

(2)运用你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习惯用法,预测文章将要写什么。以上的介绍没有特别将正常阅读和快速阅读分开,是因为无论阅读哪一部分的试题,都会用到诸如 scanning、skimming的方法,但是由于八级阅读分为正常阅读和快速阅读两部分,有必要提醒考生,两者所给的时间是不同的。通常,正常阅读是四至五篇,答十五题。快速阅读是六至七篇,答十题,而后者的时间只有十分钟。所以,我们决不能在一篇上花太多的时间,只能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来尽快获取信息,每篇文

章,先读试题和选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做题时,如果遇到有些题解不了,或是文章中某几句看不懂的情况,应该暂时放弃,先做其他题或继续阅读其他部分。在做完其他试题后,有时间,再来做这些没有把握的试题。千万不能为了一道题或一段文字而停滞不前。及时丢卒保车,才能保证总体成绩。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短时间的突击就能提高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期进行正确的操练。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科学的语言测试,具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靠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所以,我们衷心希望考生们能通过训练,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八级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四) 翻译 Translation 

英语八级考试中的汉译英试题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一个测试。它既是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又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专业学习之后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检测。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在四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汉语的学习,因而在对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可笑的问题;同时,汉译英测试也反映出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或其它方面原因,也有很多典型的错误。这里我们仅从理解和表达两个角度,分析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常见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指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汉译英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功是该课程的一个核心任务。 一般认为,理解汉语对于汉语是母语的中国来说,不应该构成什么问题;翻译过程的第二阶段,即表达阶段,才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地方。但是,在我们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因为汉语功底不扎实而造成错误理解的问题。 这种错误主要出现在对一些不能够从字面上推测意义的习语上,例如部分学生对“寒暄”、 “破天荒”、 “干脆”等词语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我们有同学将“寒暄”译成了“coldly talk for a while”,这说明习语的理解对于汉语功底不深厚、光顾着学习外语却忽视母语学习的外语专业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

2008-3-13 06:49

? 回复

7楼

其次,学生还会出现断句的错误。汉语是形成机制不发达的语言,汉语句子在断句问题上并不严格,因此对句

? ?

被历史遗忘的

子停顿的认识很多情况下完全取决于读者的语感。学生对此往往认识并不充分,不敢果断断句,以为原文中的一个长句一定要用英语的一个长句来表达,因而出现跟原文风格不一致的译文,甚至在组织译文言语的时候出现很多语法错误。当然,汉语功底的欠缺、语感的薄弱往往也会造成错误的断句,从而导致错误的翻译。例如,2000年八级考试中,第一句话是“世界上第一代博物馆属于自然博物馆,它是通过化石、标本等向人们介绍地球和各种生物的演化历史”。很多同学用which这个关系代词来形成了一个结构很复杂的主从复合句,但是在组织这个句子时出现很多错误,造成修饰关系不明的情况。如果我们果断断句,翻译成: 

The world's first generation museums are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They introd

uce to the people with fossils and specimen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various living organism on it. 用这样两个单句来处理,就可以避免语法错误,而且可以使句子语义鲜明。 

此外,断句的错误还表现在词组间关系的断定上,比如,“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后者“科学”和“技术”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这种修饰和并列关系在汉语中并没有形式上的分别,这种关系是一种意合关系,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语感。很多同学把这两个短语分别译成了“science and knowledge”和“scientific technology”,由此可见我们在理解上还存在问题,学生们的汉语功底还不够深厚。 

另外,对原文的理解还需要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例如95年八级考试汉译英试题中提到“奥斯丁”这位作家,如果我们不熟悉这位作家,我们就可能连她的姓氏如何拼写也不知道。再比如说,“我的导师是亚裔人”(1998年八级考试),不能简单地翻译成“My tutor is an Asian”,因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