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柠檬酸对菊花保鲜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影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水杨酸、柠檬酸对菊花保鲜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影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93671a0b1c59eef9c7b43d

王茹华在2013年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切花菊瓶插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求了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于切花菊的不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50 mg/ L柠檬酸处理下,能够增大切花菊花径,促进花枝吸水,增加切花菊花瓣中花青素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并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对于鲜切菊的保鲜

[3] 时间。

水杨酸、柠檬酸对于鲜切花的保鲜具有一定作用,本实验就主要依赖水杨酸、柠檬酸配臵成不同浓度梯度的保鲜剂,对秋菊鲜切花进行处理,旨在探求保鲜效果最好的保鲜剂及其最佳浓度。

2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秋菊鲜切花购买于芜湖市花卉市场。 2.2实验方法 2.2.1保鲜剂配置

配臵不同保鲜剂处理秋菊鲜切花,实验所用基础保鲜剂配方为10 g/ L蔗糖+5 mg/ L氯化钙+50 mg/ L青霉素+蒸馏水,水杨酸设臵2个浓度:50 mg/ L和100 mg/ L,柠檬酸设臵2个浓度:50 mg/ L和100 mg/ L,一共分组为1个对照组(CK)和4个实验组,如下: CK:蒸馏水(空白对照)

B:10 g/L蔗糖+5mg/ L氯化钙+50 mg/L青霉素+50 mg/L 水杨酸+蒸馏水 C:10 g/L蔗糖+5mg/ L氯化钙+50 mg/L青霉素+100 mg/L水杨酸+蒸馏水 D:10 g/L蔗糖+5mg/ L氯化钙+50 mg/L青霉素+50 mg/L柠檬酸+蒸馏水 E:10 g/L蔗糖+5mg/ L氯化钙+50 mg/L青霉素+100 mg/L柠檬酸+蒸馏水 2.2.2处理方法

2013 年11月在安徽师范大学生科院实验室内,将新买的秋菊鲜切花进行修剪, 留35 cm 长,将基部斜剪, 除去瓶口以下的叶片。将菊花插入500 mL 锥形瓶中,每个处理组三次重复,每个重复3 枝秋菊,培养在不同的保鲜剂内。臵于室内通风良好、散射光充足、无直射光处。

将相应的保鲜剂对秋菊鲜切花处理72h(三天),将各瓶保鲜剂倒去,各加入200ml蒸馏水,每天对各瓶秋菊鲜切花换水处理,并定期对各组秋菊鲜切花的叶片和花瓣进行取材,装袋臵于冰箱保存。

2014年4月,取出冰箱的秋菊鲜切花材料,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测定生理指标

光合色素:参照沈伟其的方法提取叶绿素。取 0. 1 g 放入 10 mL 混合提取液 (乙醇:丙酮= 1:1) 中,在黑暗下浸泡提。以提取液为对照,取浸提液分别在 752 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定D645、D663、D470,计算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 a (mg·g- 1) = (12. 7 × D663- 2. 69 × D645×v / (1 000 × w); 叶绿素 b ( mg·g- 1) = (22. 9 ×D645- 4. 68 × D663) × v / (1 000 × w);

总叶绿素(CT)=Ca+Cb

类胡萝卜素(Cx.c)=1000A470-3.27Ca-104C3/229 v / (1 000 × w)。 其中: v 为提取液的体积 (mL); w 为所取样品的鲜重 (g)

可溶性糖:采用恩酮比色法。吸取提取液 0. 5 mL 于 20 mL 刻度试管中 (重复 3 次),加蒸馏水1. 5 mL,再0. 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 浓 H2SO4,充分振荡,立即加入沸水浴中准确保温 1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 (2 mL 水 + 0. 5 mL 蒽酮乙酸乙脂 + 5mL 浓 H2SO4) 作参比,630 nm 比色,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称取叶或花0.200g,于预冷的研钵,加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冰浴研磨,转移至离心管,总体积为1.5ml。4度,10000r/min,离心20min,上清液为酶粗提取液,进行显色反应,以不照光的对照管设空白,560nm比色,计算酶的活性单位。

过氧化物歧化酶(POD):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肖家欣,2010), 470nm比色测定吸光度。POD酶活力单位=100OD*V0/(W*V*t),其中:OD为对照管值减去测定的吸光度。V0为酶总提取液体积(ml),V 为测定时酶用量(ml),T为反应时间(min)。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瓶插期前期,各实验组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B组Chla含量较高,为7.32 mg/g,高于CK 2倍多,高于其他各对照组1倍左右;Chlb含量:实验组B、C、D、E的基本接近,均高于CK近1倍;Chl(a+b)含量:各实验组均高于CK,其中B组Chl(a+b为9.60 mg/g,高于CK2倍多;Cx.c含量:各实验组均高于CK,其中B组为0.88 mg/g,高于CK 2.52倍多。

表1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mg/g)

Tab.1 The effect on chlorophyll in the leav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 and CA(mg/g)

10月3

Chla Chlb Chl(a+b) Cx.c

10月7日

Chla Chlb Chl(a+b)

CK 1.90 0.80 2.69 0.25 8.57 3.00 11.59

B 7.32 2.27 9.60 0.88 3.97 2.49 6.46

C 3.16 2.44 5.60 0.52 10.39 5.68 16.07

D 3.44 2.03 5.47 0.51 6.89 2.69 9.58

E 2.49 2.44 4.93 0.45 8.09 4.53 12.62

Cx.c 0.19 0.62 1.49 0.88 1.18

四天后,各实验组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C组Chla含量较高,为10.39 mg/g,高于CK约 21.24%;Chlb含量: C组的较高, 高于CK约 89.33%; Chl(a+b)含量:实验组C、E组高于CK,C组为16.07 mg·g,高于CK约38.65%,而B、D组低于CK,其中B组Chl(a+b为6.46mg/g,低于CK约 44.26%;Cx.c含量:各实验组均高于CK,其中C组为1.49 mg/g,高于CK 6.84倍之多。

前后两次取材测得光合色素含量比较,其中CK 的Chla、 Chlb和Chl(a+b)含量均升高,Chla含量增长较快,从1.90 mg/g上升至8.57mg·g,增加了3.5倍之多,而Cx.c含量降低了,从0.25mg/g减少至0.19mg/g,降低了24.00%。B组的Chla Chl(a+b)和 Cx.c含量均降低,其中Chla含量减少较多,从7.32 mg·g减少到3.97 mg/g,降低了接近一倍,而Chlb含量升高,从2.27mg/g升高至2.49mg/g,增加了9.69%。C组各光合色素含量均升高,其中Chla含量升高较多,从3.16mg/g升高至10.39mg/g,增加了2.89倍之多。D组各光合色素含量均升高,其中Chla含量升高较多,从3.44mg/g升高至6.89mg/g,增加了约1倍。E组各光合色素含量均升高,其中Chla含量升高较多,从2.49mg/g升高至8.09mg/g,增加了约2.25倍之多。

3.2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和花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瓶插期间秋菊叶片的第一次取材中,相对于CK,B、C、D、E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其中B组为9.30 mg/g,高于CK约1.85倍。第二次取材中可知,B、C、D组可溶性糖均高于CK,其中B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9.21 mg/g ,高于CK约64.46%,E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为1.01 mg/g,低于CK 81.96%。

前后两次取材测量比较,CK和D组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分别升高了71.78%和20.00%,而B、C、E组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其中B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比例较少,从9.30 mg/g 降低至9.21 mg/g,降低了0.97%,E组降低比例最大,从5.96 mg/g降低至1.01 mg/g,降低了约83.05%。

表2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和花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mg/g) Tab.2 The effect on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leaves and flower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 and CA(mg/g) 叶

10月3日 10月7日

CK 3.26 5.60

B 9.30 9.21 1.99 1.37

C 7.70 6.58 1.19 1.02

D 6.65 7.98 1.27 1.19

E 5.96 1.01 0.83 0.55

10月10日 0.27 10月17日 0.12

瓶插前期,B、C、D、E组秋菊花内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其中B组为1.99 mg/g,高于CK约6.37倍。E组最低,为0.83 mg/g,高于CK约2.07倍。

瓶插后期,B、C、D、E组花内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B组可溶性糖较高,为1.37 mg/g,高于CK 10.42倍,E组最低,为0.55 mg/g,高于CK约3.58倍。

前后两次取材测量比较,所有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其中D组降低比例最小,从1.27 mg/g降低至1.19 mg/g,只降低了约6.30%,C组降低比例较小,从1.19 mg/g降低至1.02 mg/g,降低了14.29%。 3.3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表3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U/g) Tab.3 The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SOD content in the leav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 and CA(U/g)

10月3日 10月7日

CK 243.76 155.90

B 179.55 102.04

C 205.04 55.13

D 224.49 140.42

E 261.54 228.20

由表3可知,瓶插早期,秋菊叶片的第一次取材中,E组的SOD活性高于CK,为261.54 U/g,高于CK约7.29%,B、C、D、组的SOD活性均低于CK,其中B组最低,为179.55 U/g,低于CK约26.34%。第二次取材中可知,E组的SOD活性高于CK,为228.20 U/g,高于CK约46.38%,B、C、D、组的SOD活性均低于CK,其中C组最低,为55.13 U/g,低于CK 64.64%。前后两次取材测量比较,所有组的 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K、B组D组和降低比例较小,分别降低了36.04%、43.17%和37.45%,而C组降低比例最大,从205.04 U/g降低至55.13 U/g,降低了73.11%。

3.4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表4不同浓度水杨酸、柠檬酸处理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U/g) Tab.4 The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POD content in the leav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 and CA(U/g)

10月3日 10月7日

CK 67.87 97.22

B 274.04 314.29

C 254.72 99.53

D 414.29 178.90

E 189.32 190.91

由表4可知,在瓶插期早期,秋菊叶片的第一次取材中,所有实验组的POD活性均高于CK,其中D组最高,为414.29 U/g,高于CK约5.1倍,高于E组1.189倍。第二次取材中可知,所有实验组的POD活性均高于CK,其中B组的最高,为314.29 U/g,高于CK约2.23倍,C组POD活性最低,为99.53 U/g,比CK高2.38%。前后两次取材测量比较,CK、B、E组POD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CK升高比例最大,从67.87 U/g升高至97.22 U/g,升高了29.35%,B组升高了14.69%,E组升高不明显,升高了0.84%,而C、D组POD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分别降低了60.93%和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