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后复习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后复习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e6a30ef12d2af90242e61c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2.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产生抗性的原因,并分析这一解释有什么不够完善之处。 二、拓展题

1.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2.“人们现在都生活在各种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你同意这一观点吗?写一段文字阐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基础题 1.B。

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做如下解释: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这一解释未能深入到基因水平,没有说明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 拓展题

l.提示:在自然界,物种的绝灭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绝灭的速率。现在的许多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当然,如果某一物种的濒危纯粹是由于这种生物适应能力 的低下,或者源于自然灾害,则当别论。

2.提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绝,人也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但是,人类毕竟早已远离风餐露宿、“与狼共舞”的时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来自自然界的选择压力在变小,来自人类社会内部的选择因素在增加。

这两题的目的是活跃思维,不一定求得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合理即可。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探究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

37

到95%以上。

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问题

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呢? 作出假设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探究思路

你可以用创设数字化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探究。以下问题情境供参考。

创设情境示例(其中数字是假设的):1870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l0%,Ss20%,ss70%,S基因的频率为2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第2~10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1.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

2.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如下表)。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SS lO% 11.5% ?? 基因型 Ss 20% 22.9% 频率 ss 70% 65.6% 基因 频率 S s 20% 23% 80% 77% 3.根据计算结果,对环境的选择作用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把浅色个体每年减少的数量百分比定高些,重新计算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与步骤2中所得数据进行

38

比较。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计算结果,是否支持你作出的假设,得出结论。 讨论

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

讨论提示: 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许多浅色个体

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2.是表现型。比如,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练 习

一、基础题

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2.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 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3.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 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 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4.如果没有突变,进化还能够发生吗?为什么? 二、拓展题

1.举出人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实例。

2.如果将一个濒临绝灭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这个种群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预测。

基础题

1.C。 2.C。 3.C。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也就不可能进化。 拓展题

1.提示: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2.提示:,如果气候等其他条件也合适,并且这个种群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该种群的个体数会迅速增加。否则,也可能仍然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绝灭。

39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练 习

一、基础题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

(2)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 ) (3)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 2.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体色和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至于Kaibab松鼠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还是一个亚种,目前还没有定论。请详细说明这两个种群发生明显分歧的原因,并预测它们的进化趋势。 二、拓展题

你听说过狮虎兽或虎狮兽吗?它们的父母分别是什么动物?如果它们发育到成年,彼此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吗?

在自然界,狮和虎是不可能相遇的。在动物园里,一般也将这两种动物分开圈养。近年来才出现将它们的幼崽放在一起饲养的做法,目的是获得有观赏价值的杂交后代,你对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基础题

1.(1)√; (2)√; (3)√。

2.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发生了突变,由于突变的随机性,同样的突变没有发生在峡谷南侧的种群中。由于这两个种群被河流隔开,彼此没有交配的机会,也就是没有基因的交流,所以两个种群发生明显的分化,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拓展题

提示:雄虎和雌狮杂交生出的后代是虎狮兽,雄狮和雌虎杂交生出的后代是狮虎兽。目前还没有虎狮兽和狮虎兽交配并生出可育后代的证据。

对人们让虎和狮杂交生出更具观赏价值后代的做法,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

补充资料:1981年,世界首例狮虎兽诞生于法国,2001年病死。2002年8月22日,我国首例虎狮兽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降生,仅7 d就夭折了。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动物乐园降生了3只虎狮兽,仅1只成活。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只虎狮兽。国内还有从国外引进狮虎兽进行饲养、供游人观赏的事例。对于让虎和狮杂交的做法,有专家认为这在科学研究上价值不大,但是在商业上具有一定价值。有专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