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f4b6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5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6.11

2016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3分)

整洁的卷面,美观的书写,不但能体现出你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 考试过程中,请你努力做到书写工整美观,不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为中考养成好习 惯。老师将根据你的卷面情况打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⑴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亮地响。

⑵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⑶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jǐ( )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⑷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lán ( )地吞读下去。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强欲登高去,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可怜九月初三夜, 。(白居易《暮江吟》)

(6)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论语·为政》中的“ , ” 一句,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

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 , ”这一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6分)

⑴俄而雪骤(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⑷元方入门不顾( ) .. ⑸人不知而不愠( ) ⑹三军可夺帅也( ) ..4.名著阅读。(6分)

⑴《朝花夕拾》中收入十篇作品,其中包括:描述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 ,怀念

长妈妈的 ,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3分)

⑵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爸爸教我读古诗(12分)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5.选文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叙述了三件事,请概括回答。(4分)

⑴ ⑵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⑶ 6.下列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7.第⑧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8.文中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做简要回答。(3分)

(二)雪(10分)

①谁道冬日多萧芜?雪能添得三分景。冬,留于人的印象,总是萧瑟荒芜的,尤其是北方的冬天,万物凋敝,寒冷且漫长,幸而有雪。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北地的雪确也来得早,叶子还没有黄透,雪就翩跹而至了。托着一团团松软洁白的雪,那灰白干枯的树枝,突然显出圆润粗壮的模样。黄红驳杂的叶片,在晶莹玉色中,越发的热烈明亮了。斑斓的秋叶,衬着皑皑白雪,独成一景。树树秋色,茫茫雪色,相映成趣,恍若置身于一个黄金白银,翡翠琉璃交错的梦幻世界。偶有几片秋叶,突然坠落,带着一道白光,飒飒作响,才让我意识到,秋未曾走远,只是一场路过的秋雪罢了。

③到了数九寒冬,大雪纷扬,飞珠溅玉。顷刻之间,苍茫大地,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片雪色。真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落地无痕,抹尽细小尘埃,轻掩纷扰尘事。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喧嚣的城市突然失语,被漫天飞雪卷入一片静寂之中。天地间只空余自己一人,静看雪花纷飞。

④春季飘雪,在北方也是寻常之事。北方的春来得晚,春寒漠漠,大地荒芜,是二三月惯有的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早春飞雪,玉树琼花,轻盈洁白,飘逸纷飞,温柔地

点缀于寒枝间,无花胜似有花,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萧萧早春,飞雪作花,添了一丝生机,一丝浪漫。

⑤待春意渐深,陌上花开,又下起了桃花雪。簇簇粉嫩娇艳的花儿,掩映在莹润白雪中,让人不禁想起温庭筠词中那个懒起梳妆、香腮似雪、临镜簪花的美人,肌肤似雪白,花面交相映。雪花渐渐消融,晶莹剔透,几滴水珠嵌在粉白花蕊之中,又像极了美人的盈盈粉泪。这四月的轻雪,也下得这么诗意呢。

⑥雪花体态轻盈,洁白无瑕,富于诗意,文人墨客,素喜咏之。关于古人咏雪,有一段佳话:雪天谢家子女聚在一起,即景赋诗咏雪。谢安问:“大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世人多赞谢道韫。大雪纷纷,以盐喻雪,并不应景。以柳絮随风飞舞来形容大雪纷飞的情形,确实更胜一筹。

⑦霰雪纷纷落是小雪时的情形,点点晶莹雪粒,细细粉白雪霰,飘散而下,慢慢堆积,如盐似粉。雪花大如席之时,空中恣意飘舞的必然是大雪了。柳絮轻盈,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以之喻雪,形神皆似。简文帝《咏雪》中,“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雪花作盐飞,或作蝶舞,或作落花,或作粉飘,意象丰富,可谓写尽了雪的婀娜多姿。

⑧煮茶赏雪,围炉听雪,邀友咏雪,不,这些都还不够,不够。如果有来生、来世,我愿做一

朵雪花。一朵空灵的雪花,流连在枝叶间,伴竹同眠;一朵隽永的雪花,静卧在花心里,与梅同幽。 (选自“散文网”,作者秋水蒹葭)

9.本文开头先写了北方冬天的萧瑟荒芜,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2分)

10.请认真阅读第②到第⑤段,概括出北方之雪的主要特点。(请写出3点)(3分)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

原句:雪花渐渐消融,晶莹剔透,几滴水珠嵌在粉白花蕊之中,又像极了美人的盈盈粉泪。 12.文中第⑥、⑦两段都将雪比喻为盐,作者在第⑥段批评说“以盐喻雪,并不应景”,而在第⑦段却称赞其写得好,这是为什么?(2分)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一)池上(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