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21427d453610661ed9f452

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人民大街、北亚泰大街、凯旋路、西安大路、解放大路、自由大路、双阳大街、东长白路为主干道Ⅰ级;

工农大路(新民广场-工农广场)、北安路、临河街、同志街、荣光路、南京大街、南胡中街、珠江路、白菊路、青林路、远达大街、政府西街、幸福路、乙一路、乙二路、西北内环、双阳长白路、南阳路、青普广场为次干道Ⅰ级;

青石路、东六条街、东七条街、东八条街、东山路、小南街、龙华路、延寿街、绥中路、四平路、浙江路、杭州路、丹东路、西一条、西二条、北七条街、团结路、通阳街、长通路、平泉路、桃源路、正阳街南段、锦城大街、东八条街、锦阳路、柳江街、明江街、清江街、洛阳街、丙一路-丙六路、新业街、怀仁路为支路Ⅰ级。 (2)设计车速:主干道50km/h;次干道40km/h;

支路30 km/h; 环道30 km/h;

(3)设计使用年限:15年; (4)设计轴载:BZZ—100KN; (5)土基回弹模量:E≥25Mpa; (6)道路最小纵坡度:0.3%; (7)道路最大纵纵坡:3.0%;

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6、工程方案 6.1设计原则

(1)按照城市路网规划,结合区域用地性质,以适当超前和前瞻性为原则,以较高的起点确定建设标准。新建道路尽可能与骨架路网相协调,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分发挥,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2)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 (3)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6.2道路工程

6.2.1道路平面、纵断面

翻建道路和补强道路平面线形不变,新建和改扩建道路平面位置按规划确定的不变。新建道路干道与干道相交的路口,采取路口拓宽方案,每个路口各拓展一个左转车道,以便于分离左转车流。

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纵断设计除考虑道路排水要求和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外,还要兼顾道路两侧的已有建筑物的标高。为保证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0.3%, 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区域地形条件,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3.0%。 6.2.2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单幅路适用于路幅宽度在40米以下,交通量不是很大的道路,它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道可以相互调剂使用。双幅路适用于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及车速要求高的道路,可以减少对向行驶的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三幅路适用于路幅宽度在40米以上,非机动车多,交通量大,车辆速度要求高的道路。四幅路适用于大城市的快速路和近郊区的过境道路,能解决交通分向和分流,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各道路的所处地理位置和和道路等级,按照道路横断面布置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考虑远期规划,同时要便于各种地下管线的布设、施工和维修的原则,

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改扩建和新建道路的横断面型式确定如下: 改造扩建道路: (1)北亚泰大街(一匡街-长新路) 北亚泰大街道路红线宽56.0米,现状车行道宽16.0米,人行道宽为2×4.0米。根据交通量预测中确定的车道数,横断面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横断布置为中央分隔带宽4.0米;机动车道宽2×12.0米,单向2个大车道,1个小车道,双向6车道;两侧分隔带宽2×3.0米;非机动车道宽2×7.0米;人行道宽为2×4.0米,红线宽56.0米。 方案二为规划道路横断面,中央分隔带宽4.0米;机动车道宽2×15.0米,双向8车道(因宽度不足,只能做小车道);两侧分隔带宽2×3.5米;非机动车道宽2×3.5米;人行道宽为2×4.0米,红线宽56.0米。 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方案比较:

方案二中3.5米的非机动车道过窄,不能作为机动车的辅道,为方便道路两侧企事业单位的交通,势必要缩小分隔带断口的间距,这就相当于在机动车道上增加了许多“T”型路口,影响直行车流的顺畅。同时由于这种路口没有信号灯控制,也会留下交通安全留隐患。如果3.5米的非机动车道作为机动车的辅道用,如此窄的断面难以同时通行自行车,虽然自行车的出行比例在逐年减少,但毕竟还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存在,不能不考虑。另外单向15.0米的机动车道偏窄,若满足两侧路缘带宽各0.5米的规范要求,每个机动车道宽只能为3.5米,不能满足大型车的宽度要求。

方案一中7.0米的非机动车道可做机动车辅道,这样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就可以加大,从而保证主车道机动车的快速、畅通。辅道虽然没能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离,但由于辅道机动车速度低,和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小,相对比较安全。两侧辅道可各提供一个机动车道,满足机动车双向8车道的要求,车道划分合理。路面结构也可以根据两种车行道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标准,比方案二经济,同时非机动车道兼做机动车的辅道,也利于停靠站的布设。因此本报告推荐采用方案一。

(2)临河街(吉林大路—自由大路)、青林路(基隆街—青年路)

两路道路红线宽均为40.0米,临河街现状车行道宽14.0米,人行道宽度不等;青林路现状车行道宽7.0米,没有人行道。两路横断面提出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中央分隔带宽4.0米;机动车道宽2×12.0米,自行车道2×2.5米,人行道宽为2×3.5米。

方案二中间机动车道宽24.0米,两侧分隔带宽2×2.0米;自行车道2×2.5米,人行道宽为2×3.5米。

方案比较:可以有效的分离对向交通,同时在交叉口处中间4.0米分隔带可以起到行人过街的安全岛的作用。不利的是由于分隔带的作用,车道在使用上不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