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32f0d280eb6294dd886c27

而必须设法改变他的知觉或信念。因为,事实纵然客观存在,但每个人对其产生的知觉可能截然不同。因此,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某种情境下表现的某种行为,必须先了解学生如何知觉该情境。可能教师认为学生某种行为是怪异且不应该的,而学生却认为是正常而应该的。学校的要求不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所订的行为规范学生未必遵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对此要求与规范所产生的知觉和信念未能与学校一致。例如,破坏学校财物是违规行为,可是仍有学生为之。对此等学生而言,很可能是他自知不能以优异的成绩取悦于老师,宁愿以反常的行为获得朋友的“赞赏”。因此,每当教师抱怨学生缺乏动机时,他的意思必须稍加补充,他所指的是:他的学生对读书缺乏动机。事实上,换一个读书以外的环境,同样是那些学生,很可能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原因很简单,对这些学生而言,读书一事在知觉和信念上都缺乏意义。

2.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人教育理念

罗杰斯(C.R.Rogers)认为,现实的教育是一种知、情严重分离的教育。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是强调认知,摒弃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任何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部分。”(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582、582、57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而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人本主义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affective need),使他们能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情意需求是指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需求。如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

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完人”(whole person)或“功能完善者”(fully functioning person)。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其现实的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582、582、57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而不是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582、582、57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促进认知发展和情意培育的功能。虽然教师所教的学科不同,其发展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即所谓数理化重认知,文史哲重情意,但就教学活动所教的对象——学生来看,他们是既有认知发展的需要,又有情意发展的需求,更有人格健全的愿望。同时,认知发展、情意发展和人格培育往往是相互促进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和人格影响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都主张:无论教学生学习什么学科,都应该采取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全人化教育取向,提倡“寓情意教学于认知之中”的教学思想。“缺乏情意的教学活动不会使学生产生知性的学习;同理,缺乏心智活动的教学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意志与感情。”(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39、26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就全人教育的具体内涵而言,康布斯(Combs)提出了七项指标:(1)针对学生各方面(指知、情、意等)的需求,配合学生经验,设计学校教育,务必使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潜力得以充分的发展;(2)要使每个学生均能在教育环境中,不但在智能方面得以自我表现,且在情意方面也能学到自立立人的观念与能力;

(3)针对目前及未来的生活需求,能使每个学生学习到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活的能力,以能实现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社会;(4)学校的一切措施,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务必能使教育效果对每个学生都发生个人化的意义;(5)在所有的教育历程中,必须将知、情、意三者贯串其中,以期发挥全人教育的功能;(6)营造学校的教育气氛,务必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虽有挑战,但却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学习情境;(7)培养学生纯真而开放的气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既能学会在团体中尊重别人,也能学会在个人生活中解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39、26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罗杰斯的教学思想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罗杰斯不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心理治疗中人本治疗学派的鼻祖,是当事人中心疗法(humanistic person

centered therapy)的创始人。他在运用当事人中心

疗法时,提出了扮演优秀治疗者角色的三个基本条件:(1)真诚一致(congruence);(2)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3)同理心(empathy)。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知识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交流双方的情感互动性、参与性和双向反馈。学校实施强制管理,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和信任感,学生经常处于怀疑和惧怕状态中。这使得传统教育

面临时代的迅猛发展变化时,显得苍白无力和不协调、不适应。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成长的潜在条件,都具有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罗杰斯在其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者才会产生学习。教材是否有意义,不在教材本身,而在学生对教材的知觉(看法)。如所学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自尊感,增进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就构成了意义,他们才乐于学习。(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此处所说的威胁,是指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为师者要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从而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威胁气氛,以利学生学习。(4)主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时,只需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和各种学习资源,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探索发现结果,这样才会启发学生心智,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达到知、情、意并重的教育目的。(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样做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力。(6)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267~269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同在心理治疗中把重点放在医患关系上一样,罗杰斯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