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6d0d1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7

-------------在 --------------------__此_____ ____________号__--------------------证__卷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 _-------------------- 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_--------------------_学题业毕--------------------无--------------------效------------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3分)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________(4分)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________(3分)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________(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16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17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图16

图17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3分)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________(4

分)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________(3分)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________(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地理试卷 第9页(共20页) 材料二 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图18

图19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2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3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_______(4分)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3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图20为“阿拉伯海海底地形图”,图21为“7月份阿拉

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20

图21

(1)图中甲处海底地形为________,判断理由为________。(2分)

(2)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________(3分) (3)说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________(2分)

地理试卷 第10页(共12页)

(4)乙海区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危害有________。

(3分)

B.[城乡规划]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图22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_,对城市交通

的影响有________。(3分)

(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_,理

由有________。(3分)

(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________(2分) (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

施。________(2分)

图22

C.[旅游地理]黄山市某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5A级和4A级景区各1处,年接待游客量约110万人。图23为“某镇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3分)

(2)简述该镇发展旅游业所拥有的有利条件。

________(2分)

(3)根据该地资源特点,请设计两个旅游主

题。________(2分)

(4)说明发展旅游业对该镇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3分) 图23

地理试卷 第11页(共20页)

D.[环境保护]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

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2 土壤环境资料(mg/kg) 水环境资料(mg/L) 阴离子表 镉 铜 铅 铬 锌 镍 铜 锌 氟化物 硫化物 石油类 面活性剂 A区 0.12 23 18 37 130 11 0.4 0.9 0.6 0.3 0.1 0.1 B区 0.64 67 112 91 162 36 0.3 1.7 0.9 0.8 0.5 1.3 合格标准 ≤0.6 ≤100 ≤300 ≤300 ≤250 ≤50 ≤1 ≤2 ≤1.5 ≤1 ≤1 ≤1

图24

(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

(2分)

(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1分) (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3分) (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4

分)

地理试卷 第12页(共20页)

地理试卷第13页(共20页)地理试卷 第14页(共12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

地理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答案】B

【解析】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根据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一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

【考点】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答案】B

【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雾灵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D错;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雾灵山南方,A错、B对。 【考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日变化 3.【答案】D

【解析】界线N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M分别反映了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D正确。M、N能够反映出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包括古气候、沉积物的变化),A、B、C错误。 【考点】地质构造的含义 4.【答案】C

【解析】M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A、B错误,C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错误。【考点】地质作用 5.【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地带,乙地位于山脉北坡山麓地带,两者皆为山麓地形,植被相似,但坡向不同,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A、C错误,D正确;甲、乙两地所在的山麓地带皆离山谷中的河流较远,B错误。 【考点】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6.【答案】B 【解析】根据左图可知,建筑物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建筑物所在地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结合右图可知,建筑物南侧分布有大量农田,地势相对低平,故选B。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7.【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海洋低,是夏季大陆增温强烈所致,

地理试卷 第15页(共20页)

故选A。另外也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确定该日南半球处于夏季。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8.【答案】A

【解析】①地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天高云淡,A正确;②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B错误;③地处于强热带气旋东南部,吹偏东风,C错误;④地处于强热带气旋西部,吹西南风,D错误。

【考点】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9.【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

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考点】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0.【答案】C 【解析】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 【考点】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 11.【答案】B

【解析】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 【考点】折线统计图的判读 12.【答案】C

【解析】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答案】C

【解析】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

地理试卷 第16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