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07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942037960590c69fc37641

(4)自然率假说。自然律主要系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如6%),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6.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内容。

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脉相承,是以微观经济主体的偏好、技术、禀赋等假定为基础,通过完全竞争和市场出清实现一般均衡,因生产函数会受到随机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的影响,从而经济会呈现出周期与波动的现象。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背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

实际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看做主要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冲击引起,而不是技术预见的货币(需求方)冲击引起的。这些实际冲击的中心涉及在技术进步速度方面庞大而任意的波动。技术进步的速度导致了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的经济行为人通过改变他们的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波动作出最优的反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供给面而不是需求面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如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冲击,能源价格上升的冲击。宏观经济会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明显的两个例子是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因此,该理论认为经济的波动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的冲击,而且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动力之源,而总需求冲击如货币即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因此不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二、计算题(2×15’)

1.已知某企业短期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求该企业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及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

解:根据已经条件STC(Q)=0.04Q3-0.8Q2+10Q+5可得: TVC=0.04Q3-0.8Q2+10Q, TFC=5,

AVC=0.04Q2-0.8Q+10

令AVC的一阶导为0,即0.04Q-0.8=0,解得Q=10。当Q=10时,平均可变成本

的最小值AVC为6.

2.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解:(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亿美元) (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美元)

三、论述题(3×20’)

1.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借鉴作用?

答:作为产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委托-代理理论是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契约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如何设计出一种契约,以促使代理人为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效用而努力工作。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基于以下两个基

本的假设: 1)信息不对称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实质性地控制着企业,代理人对企业内部状况、外部环境更为了解。此外,对于一些专业化信息,如代理人的经营禀赋、努力程度以及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等,委托人因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局限性,对信息的解读能力相对较弱,代理人因此拥有相对于委托人的信息优势。难以被委托人感知的个人行为(努力程度、机会主义等)及具有很强隐蔽性的“私人信息”空间,给委托人的监督和控制造成了很多无形和有形的障碍。

2)经纪人假设

经纪人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研究,他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利益需求,经济活动具有自身财富最大化的倾向。按照现代经济学关于经纪人修正的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力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都有通过签订契约确定分工效果从而增加自身效用的动机。

(2)对我国的企业改革的借鉴: 1)契约、制度与市场并行

激励约束机制是对激励和监督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要使得这一制度安排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则机制的设计应该包含契约、制度和市场三个层次。

2)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第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既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代理问题。此时,构建有效契约,激励代理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能主动与委托人的期望保持一致,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效用,便成为了委托人必然的选择。但因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单纯的正向激励不能做到完全有效,此时,还需要辅之以反响激励,即约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代理人高效运作,使得代理人既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偏离委托人的预期目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激励和约束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约束也是一只能够深层次上的激励。

第二,货币激励约束与非货币激励约束相结合。货币激励约束主要指经营者

的个人收入激励。但代理人也具有社会属性,其目标可能趋向多元化,其追求的报酬中既包括货币收益(新金、奖金、津贴等),同时也可能隐含非货币收益。因此,在进行货币激励约束的同时,应辅之以非货币激励约束,通过契约设计确定一整套影响代理人行为选择的机制,如职务消费、社会地位、权利欲望、成就感等。

第三,直接激励约束与间接激励约束相结合。对代理人进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两类:一方面是指直接激励约束,如报酬、职务消费以及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是指间接激励约束,主要是指利用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对代理人进行激励约束,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未形成,激励约束仍为直接手段为主。 2.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波动原因的比较。

答: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公关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对于经济波动原因存在不同的解释。

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虑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棋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

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虑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简述货币数量论的演变。

答:(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示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继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后,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又以灵活性偏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方程,该方程为:M/P=L(y,r)=L1(y)+L2(r),式中,L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资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因为庇古的剑桥方程虽然暗含着关注利息率的想法,但利息率一般只对货币需求发生影响,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则由于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了利息率的作用。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的货币数量论比以往的货币数量论虽有进步,但也存在着缺点。缺点主要是它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3)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在作出某种简化性的分析之后,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f(P,rb,re,

1dP?,w,Y,u),式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Pdt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rb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e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

1dP?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为非人力财Pdt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为名义收入;u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