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脉学Microsoft Word 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98cdc4eff9aef8951e0674

一、脉象的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 位 :脉管的浅深 脉 长 :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数——至 数 :脉搏的频率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脉形——脉 宽 :脉管的粗细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硬软程度 脉势——脉 力 :脉搏的强弱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二、平 脉 平脉既正常脉象的特点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胃少为病” “无胃为死”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按指下之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平脉的特征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不快不慢,一息4-5至,节律一致 脉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 脉势:应指有力,不滑不涩

三、常见病脉脉象及临床意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 【脉象要素】浅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象要素】深 【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 沉而无力-里虚:气血不足,或阳气虚不能升举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则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牢冷积。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 【脉象要素】慢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而正气不衰,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 “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

2)亦主热证(迟而有力):邪热结聚,经隧阻滞,脉道不利。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

“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 刘冠军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软为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90-120次/分)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疾,数见关中为动。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脉象要素】粗,浅,有力。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临床意义】主热甚(阳明气分热甚) 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金匮要略》:“肠痈者??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 【相类侍】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知。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脉主阳盛阴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为病进。

6、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脉象要素】细,应指明显。

《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 《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

《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而缓。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渡者,脉亦细。

7、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脉象要素】极细、极软、极无力 主病: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 《诊家枢要》:“微, ??为气血俱虚之候,为崩漏败血不止,为少气” 【体状相类诗】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揭,恶寒淌疼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阴微发热。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脉象要素】浅,无根,时快时慢。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尤其心肾)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

脉理:阴衰阳消,阴不敛阳,阳气离散。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9、虚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