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本义(灵井冲虚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老子本义(灵井冲虚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b9af283169a4517723a3ef

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廖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刚好与本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相照应,由此可知“玄牝”就是“道”,而“玄牝”又叫“谷神”,故知“谷神”就是“道”;另参阅《第十六章》“道乃久”;《第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2·是谓玄牝:它就叫玄牝。 是:这,代指“道(谷神)”。 玄:原指深黑色,这里有玄妙难测的意思。 牝:本义指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比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 据:《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地母”;《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等。 3·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牝(即‘道’)的生育之门,就叫做天地万物的根本。 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具体义来比喻。 据:可参阅“注释2”。

4·其若存,用之不堇:这样存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若:如此,这样。 堇:通“既”,尽。 据:《第三十五章》“用之,不可既也”;《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老子本义》第七章 原 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 译 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即‘不贪生’)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此,有德的“圣人”虽退居人后,却能够在众人之中领先;虽置身度外,却能保全自身。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够成就他自身。 冲虚子简析;唯有“舍”,方有“得”;唯有“不贪生”,方能“长生久视”。故老子曰“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以“反”求“正”,“道”奥妙之关键啊! 注 释

1·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即‘不贪生’)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存在。 以:因为。 生:以??为生,意动用法。 不自生:不以自己的生存为生存,即不贪生。 据:《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第五十五章》“益生曰祥”;《第七十七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2·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因此,圣人虽退居人后,却能够在众人之中领先。 退、先:都是使动用法。 据:《第六十六章》“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第六十九章》“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外其身而身存:虽置身度外,却能够保全自身。 外:使动用法,置之度外的意思。 据:《第二十三章》“曲则全”;并与“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相照应,可参阅“注释1”。 《老子本义》第八章 原 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 文

圣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却能够保持安静;常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有德的“圣人”安居如“江海”之水甘处下位,心灵如“深潭”之水清静无染,施予如“甘露”之水公道无私,言语如“暴雨”之水稀而诚信,从政如“冰溶”之水自然无为,处事如“安静”之水贤能不争,行动如“浑浊”之水静待时机。正是因为圣人具有这七种不争的德性,所以他才不会犯过失。

冲虚子简析:本章通过水的不同状态来展现圣人不争的品性:以“江海”之水来表现圣人的谦下不争,以“深潭”之水来表现圣人的无欲无染,以“甘露”之水来表现圣人的公道

无私,以“暴雨”之水来表现圣人的诚信少言,以“冰溶”之水来表现圣人的无为而治,以“安静”之水来表现圣人的贤能不争,以“浑浊”之水来表现圣人的静待时机。这不正是“弱也者,道之用也“的生动体现吗? 注 释

1·上善:上等的善于守“道”之人,即“圣人”。

2·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水善于使万物获益,却能够保持安静。 善:善于,擅长。 利:使??有利。

3·居善地:安居如“江海”之水甘处下位。 据:《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第七十八章》“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4·心善渊:心灵如“深潭”之水清静无染。 渊:深潭。 据:《第十一章》“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第五十七章》“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5·予善天:施予如“甘露”之水公道无私。 予:给予,施予。 据:《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第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第五十六章》“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6·言善信:言语如“暴雨”之水稀而诚信。 据:《第二十四章》“稀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第十七章》“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第七十五章》“单而善谋”。

7·政善治:从政如“冰溶”之水自然无为。 据:《第十五章》“涣呵!其若冰释”;《第五十七章》“我无为也,而民自化”;《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8·事善能:处事如“安静”之水贤能不争。 据:《第十六章》“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六十八章》“圣人之道,为而弗争”;《第二十三章》“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是故彰,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第五十七章》“我无事,而民自富”;《第七十章》“故:善为士者不武??是谓不争之德”。

9·动善时:行动如“浑浊”之水静待时机。 据:《第十五章》“混呵!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第五十七章》“我好静,而民自正”。 10·夫唯不争,故无尤:正是因为圣人具有这七种不争的德性,所以他才不会犯过失。 尤:过失,错误。 据:《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另参阅《第二十章》“绝学无尤”注释;不争则“无为”(即不去‘人为’),“无为”故无败也,故无尤。 《老子本义》第十章 原 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wú)离乎?抟(tuǎn)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h?),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译 文

能使精气充盈于身体而达到(像婴儿般)形神合一,永不分离吗?能使精气运行于周身,达到像婴儿般柔和的程度吗?(世人要想达到上两句所说的婴儿般之‘厚德’, 当虑及以下

四点)洗涤心灵,能够做到清静无染吗?爱民治国,能够做到弃智无为吗?生存处事,能够做到柔弱不争吗?聪明通达,能够做到不用才智吗?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德”产生,使“德”积蓄;产生却无所占有,积蓄滋长却无所主宰,这就是玄妙之“德”。 冲虚子简析:修“德”的人必须先守“道”,唯“守弱弃智”方能消除萌生的“私欲”,方能使“德”生,“德”长;直至达到婴儿般的厚德。如此也就能回归于自然,回归于“道”了。本章为修行之人的至宝,当认真体会并实行,积德成道则不远矣。 注 释

1·戴营魄抱一??能婴儿乎:能使精气充盈于身体而达到(如婴儿般)形神合一,永不分离吗?能使精气运行于周身,达到婴儿般柔和的程度吗? 戴:负载,负荷。 营:营气,精气。 魄:体魄,形体。 抱一:合一。 毋:不。 抟:运转,周环。 据:《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

2·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洗涤心灵,能够做到清静无染吗? 涤除:洗涤。 玄鉴:喻指心灵。 据:《第三章》“虚其心”、“弱其志”;《第八章》“心善渊”;《第十九章》“现素抱朴,少私寡欲”等。

3·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爱民治国,能够做到弃智无为吗? 据:《第十八章》“智慧出,案有太伪”;《第十九章》“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五章》“为道者非以明民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第七十三章》“知不智,尚矣!不知不智,病矣”。 4·天门启阖,能为雌乎:生存处事,能够做到柔弱不争吗? 天门:指天赋人体的耳、鼻、口、目等器官。 启:开。 阖:关闭。 天门启阖:比喻人的生存处事。 雌:比喻柔弱。 据:《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至坚”;《第五十二章》“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第四十一章》“弱也者,道之用也”;《第六十章》“牝恒以静胜牡”;《第六十九章》“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八十章》“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等。

5·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聪明通达,能够做到不用才智吗? 据:《第五章》“多闻速穷,不若守于冲”;《第二十章》“绝学无尤”;《第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五十二章》“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第六十四章》“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第六十八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

6·生之,畜之:使“德”产生,使“德”积蓄。 生:使??产生。 畜:使??积蓄。 之:代指“玄德”。 据:《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是谓重积德”;因器“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第二十四章》),故“德”生矣、畜矣。

7·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它产生却无所占有,它积蓄滋长却无所主宰,这就叫做玄妙之“德”。 玄德:玄妙之“德”;“德”之解释可参阅《第三十八章》注释1。 据:《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而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第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返矣,乃至大顺”。 《老子本义》第十一章 原文

卅(sà)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zhí)而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同绕一个轮毂,正是因为轮毂的虚空,才有了车子的用途;烘烧粘土制作陶器,正是因为器皿的虚空,才有了陶器的用途;开凿门窗,正是因为门窗的虚空,才有了房屋的功用。因此:“有”之所以具有功利,是因为虚空的“无”起着决定的作用。 冲虚子简析:“有无”虽相生,然其本为“一”,而世人常割裂为“二”。只知“有”之用,而不知“无”之用;若能明了“无用”之妙用,则离“道”不远矣。 注释

1·卅辐同一毂:三十根辐条同绕一个轮毂。 卅:三十。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与轮圈的若干直条,如现今自行车的轮条。 同:通“拱”,环绕。 毂: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内贯车轴,外承车辐。

2·燃埴而为器:烘烧粘土制作陶器。 燃:原文作“然”,通假字,烧。 埴:粘土。 器:器皿。

3·凿户牖:开凿门窗。 凿:打孔,作洞。 户:门。 牖:窗。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所以具有功利,是因为虚空的“无”起着决定的作用。 据:《第二章》“有无之相生”;《第四十一章》“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本义》第十二章 原 文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译 文

五彩缤纷最终只会使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最终只会使人心思狂荡,奇珍异宝最终只会使人行为不轨,美味佳肴最终只会使人口味败坏,丝竹之音最终只会使人听觉失灵(即导致萎靡不振)。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只求填饱肚腹却不贪图耳目之欲。所以,要舍弃声色物欲,而选取填饱肚腹。

冲虚子简析:五色、五味、五音、狩猎、财宝等,都是惑乱的根源。只因世人不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圣人就从根源上断绝它们。 注 释

1·五色使人目盲:五彩缤纷最终只会使人眼花缭乱。 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目盲:眼瞎,比喻眼花缭乱。 据:此与本章“为腹而不为目”相照应,故《第五十二章》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2·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纵马狩猎最终只会使人心思狂荡。 驰骋:纵马疾驰。 心发狂:心思放荡却不能遏制。

3·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奇珍异宝最终只会使人行为不轨。 行:行为。 方:违,指行为不轨。 据:《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4·五味使人之口爽:美味佳肴最终只会使人口味败坏。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此代指“美味”。 爽:伤,败坏。 据:《第三十五章》“乐与饵,过格止”;《第六十三章》“味无味”相照应。

5·五音:即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近似于简谱中的1、2、3、5、6,此代指“音乐”。

6·为腹而不为目:只求填饱肚腹却不贪图耳目之欲。 据:《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