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国际学校高三应班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国际学校高三应班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d136b9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8

沭阳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东京审判是个旷日持久的艰难过程,东条英机等日本战争罪犯竭力为自己在中国及 东南亚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 。

(2)1878年,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成功地 了美国宪法。

(3)两汉时期出现了叫“赋”的散文,多用对句,以后 为骈文,通篇都用对句, 风格华丽优美。

A.辩解 制定 演变 B.辩驳 制订 演变 C.辩解 制订 演化 D.辩驳 制定 演化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意暖 C.火透波穿不计春

B.寂寞空庭春欲晚 D.不愁日暮还家错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中国茶具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显性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A.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②⑤④

B.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4.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某集团公司老总,得知当地一工厂决定转产,生产本公司急需的零配件,但缺乏技 术,打电话说:希望本公司与贵厂紧密合作,贵厂遇到的技术问题,本公司将鼎力相助。 C.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

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一位文学爱好者写了一个剧本,寄给一位剧作家,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冒昧打 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5.下面是一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要改造自身缺陷塑造自我之美。 C.人们对美的追求应该是多彩的。 二、文言文阅读(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

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

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称:相称,符合 .

B.人们要保留个性抵制虚假之美。 D.人们对美的认识应该是整齐划一的。

B.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忧虑 . C.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蹇:不顺利 . 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遑:闲暇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B.①好事者见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C.①我知其心以是哉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①又何以求焉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概括。(3分)

▲ ▲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6分)

▲ ▲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塞上曲 谢榛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 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

(1)一、二句是如何描写战场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 ▲ (2)诗的后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士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香远益清, ▲ 。 (周敦颐《爱莲说》) (2) ▲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薄暮冥冥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 ,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 ,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6)自非亭午夜分, ▲ 。 (郦道元《三峡》) (7)民为贵, ▲ ,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8) ▲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23日 08 版 有删改)

12.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 ▲ 13.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