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d19d1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c

“皖南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

语 文

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黄培昭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 “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

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 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

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

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

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

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

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

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

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 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

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

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

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

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

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

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

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

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

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

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

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

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

到了许多尴尬。

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

大有裨益。

D.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白对应未

来的挑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

盈盈的。

B.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

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

C.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 天生好奇心的唤醒。

D.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

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

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B.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

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

C.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

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

D.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

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也根本行不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

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

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

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

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

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 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

食如

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

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

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

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

“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 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 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

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

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

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

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绥州作① 韦庄

雕阴②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③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④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高处即秦皇 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蔡琰:字文姬,三国时人。④单于:曲 调名。

8.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5分)

9.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

引用《论语>中“ ,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诸葛亮智谋过人,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蜀汉两朝。杜甫面

对“锦官城”内的武侯祠,以十分的敬意用“ ”对诸葛亮的人

生轨迹做了高度的概括。

(3)人生苦短,相对于广阔的天地和横流的沧海,又何其渺小卑微。苏子在《赤壁赋》中用“

,____ 两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这一深沉的感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

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 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