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总结(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总结(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d7113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6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总结

青岛永宁路小学 李文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学期我任教一、三、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现将渗透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待屏幕上出现“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的信息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要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练习题为架构,抓住课题,认真分析,充分运用插图、注释等辅助工具,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除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之外,还使学生倾听到新世纪的呼唤,为学生自由活动、自由创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品质。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意志品质、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实践指导来实施德育渗透;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

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动力。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看到点点滴滴的德育渗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上机练习的时候更加遵守机房的规则了,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更有礼貌了,对待老师交待的任务更有责任心了??,这一切变化发生在学生的身上,喜在老师的眼里。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努力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长期精心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定会绽开灿烂的德育之花!愿能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谱写出信息技术教学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