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1c4e02f7ec4afe05a1df22

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单选)

(三)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简答)

第一,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第二,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第三,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理论或理念的源泉。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作用

师生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第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材料)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简答)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4.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学校、在课内外,还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单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单选)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趋势(单选) 因素主要包括:(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传统。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欧美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单选)

1.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也属于这种学制类型。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

2.美国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

3.前苏联型学制。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它被称为中

9

间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这种学制试图融会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学制(单选)

(1)壬寅学制。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2)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21年,至通儒院要26年。

(3)壬子癸丑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其具体特点是:

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单选)

2.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如群众教育的形式有冬学、夜学、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干部教育的形式有日校、夜校、半日学校、轮训制、实习制等。(单选)

3.依靠群众办学。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原则。

第三节 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一、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界定

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1.强制性。2.普遍性。3.免费性。 (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德国成为推行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

1904年,在《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十条。这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是在1911年。清政府学部在《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中明确规定以4年为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的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10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7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2006年6月,修订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当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首先实现全免费。

2007年,“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这意味着这项政策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这对于当时已经实施了22年的义务教育政策来说,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的里程碑。

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政策趋向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二、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概述 1.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具有这样一些特性:(1)民主性(普及性)。 (2)形式多样性。 (3)连贯性。 (4)自主性。终身教育改写了传统教育的定义与概念,改变了整个教育的结构与坐标系,从而实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白尼革命”。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终身性和整体性。终身教育是一种完全暂新的、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当代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

第七章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育途径概述

一、教育途径的定义

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为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教育途径也是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之一。途径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依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教育内容要求来确定的。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第二节 学校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单选)

其特点有:第一,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第二,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第三,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第四,过程上的实践性。

二、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简答)

1.思想政治活动。这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他重大政治活动,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为目的的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11

3.文学艺术活动。包括课外文学、艺术活动和娱乐活动。

4.体育活动。这是学校课外活动中最普遍、最广泛的活动,也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5.社会公益活动。

三、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单选)

(一)群众性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会活动,展览、表演和竞赛活动,学科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游览活动,文体活动等。

(二)小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学科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等。 (三)个人活动。如阅读各种书籍,独立观察实验,制作教具模型,进行艺术创作,收集标本,饲养动物等。这些活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简答)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第二,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简答题: Eg: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有什么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新时期对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种实践性课程,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其特点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第八章 教育研究与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基本涵义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具有双边性、生成性和发展性。2.研究目的的综合性。3.研究主体的参与性。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5.研究活动的创造性。

二、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简答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致由以下基本环节构成:1.选择研究课题;2.设计研究方案;3.收集研究资料;4.处理研究资料;5.表述研究成果。

三、重要意义(简答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