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1c4e02f7ec4afe05a1df22

2. 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奥苏伯尔发现,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给学生提供有意准备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后面材料的学习。这种先提供的学习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第五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单选)

二、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认为,学生本身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学习不能靠外在的强制,只能靠内发。

马斯洛提出,教师的辅导有两重性,即得当与不当。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因辅导而萎缩。

(二)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康布斯的学习理论,在教育上被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五章 广义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单选)

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校 第六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心理练习(单选)指仅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 第七章 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第一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单选)

1、 态度的结构: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也称态度ABC理论。 2、 态度学习的过程与条件:服从、同化、内化(区别)

第二节 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论述)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迁移

第一节 问题解决

1、 定势(单选)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2、 功能固着(单选)指一个人看到某一物品有一种常用的功能后,很难看出其他的新功

能。

3、 问题解决的策略(单选)(论述)

(1) 手段-目的分析法 (2)顺向推理 (3)反向推理 (4)爬山法(单选) (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

一、 主观因素 1、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2、认知结构 3、动机强度 4、智力水平 5、

定势 6、功能固着 二、 客观因素

第二节 为迁移而教

17

1、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单选)

水平迁移:把已有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容、难度相似的情境中。 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水平、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影响。 2、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将习得的一般概念、原理、方法、或策略运用于其他情境。 特殊迁移: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的学习产生影响。 3、 传统学习迁移理论(单选)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 4、 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论述) (一) 改革和精选教材 (二) 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三)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五) 教授学习方法

第九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单选)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单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三节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论述题)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 设置榜样

3、 培养对学习得兴趣

第一、 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一,引起他们进一步

探讨的认知需要

第二、 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 第三、 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

4、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第一、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二、 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

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第三、 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二)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利用学校结果的反馈作用

18

4、 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第十章 学习测评

第一节 学习测评概述

三、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二)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1.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单选)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2.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单选)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也称为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

四、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单选) (一)效度

效度是指当测验用于某一特定目的时,对于支持测验分数解释的那些事实和理论的凭证和有效程度。不能离开测量目的来谈效度。

(二)信度

信度是指在不同时间,使用同一测验或者使用两个不同项目的等值测验,抑或在其他不同的测验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实施两次或多次测试所得分数的一致性。

(三)辨别力

辨别力是测验对所在的特质或能力方面有所不同的那些人作出分辨的能力。一个测验是否具有较高的辨别力,取决于各组成项目的特性,主要由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健康

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单选)

10. 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种的心理症状。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论述)

综合来看,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和个人三方面。 (一)社会因素(扩展) (二)职业因素(扩展) (三)个人因素(扩展)

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教师的自我调节 1、进行身体锻炼 2、改变行为方式

3、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

1、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

2、根据交换四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

19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

1、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2、正确实行改革

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第三部分 德育和师德教育

第一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德育概念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它是以外在的道德规范来形塑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规范以德目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同情、无私、正义、诚实、宽容、尊重、关爱、公道等。如对学生实施诚实教育,则是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

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而其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国就是要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是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

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认同某种政治机构和政党理念。我国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是政治教育的范畴。

法制教育是指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对一个公民进行应该具备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履行义务、依法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

心理教育则指通过咨询和教育,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异常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调节,发展其心理效能的教育。一般来说,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我国中小学德育尽管包含了五方面的范畴,但是小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还是在重点上有所强调。一般来说,小学德育与其它阶段的德育相比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特点。由此,小学德育还是应该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以,小学德育要以道德教育为主,兼顾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第二节 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我国德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