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83601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4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相似,大体上有十字相乘法,配方法,万能公式法. 【方法简介】

2

①十字相乘法:如x﹣2x﹣3>0,那么先看常数项,﹣3可以写成(﹣3)×1或者3×(﹣1),﹣2x可以写成﹣3x+x, 所以不等式可以写成(x﹣3)(x+1)>0.也可以这样理解:

,他们乘积就是x﹣2x

2

﹣3.

2222

②配方法:如x﹣2x﹣3>0,可以写成x﹣2x+1﹣4>0?(x﹣1)﹣4>0?(x﹣1)>4.

2

③万能公式法,其实也就是求根法.若ax+bx+c=0,那么他的根为x=

.以x﹣2x﹣3>0为例,先求方程的根,令x﹣2x﹣3=0,那么根据

万能公式可以得到,x1=3,x2=﹣1,所以函数x﹣2x﹣3就可以写成(x﹣3)(x+1),后面与①类似. 【例题讲解】

2

例:一元二次不等式2x﹣5x+2>0的解集是

2

解:∵2x﹣5x+2>0, ∴(x﹣2)(2x﹣1)>0, ∴x<或x>2.

故答案为:(﹣∞,)∪(2,+∞)

这里面的解题方法主要就是用了第一种十字相乘法,如果不会,也可以采用后面两种,然后结合图形,由开口向上可得出结果. 【考情分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核心还是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然后在结合图象判定其区间.这里面所说的三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争取基础分不要丢.

3.简单线性规划 【概念】

线性规划主要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我们高中阶段接触的主要是由三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限制的可行域,然后在这个可行域上面求某函数的最值或者是斜率的最值. 【例题解析】

例:若目标函数z=x+y中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2

2

2

(1)试确定可行域的面积;

(2)求出该线性规划问题中所有的最优解. 解:(1)作出可行域如图:对应得区域为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B(4,3),A(2,3),C(4,2),

第21页(共34页)

则可行域的面积S==.

(2)由z=x+y,得y=﹣x+z,则平移直线y=﹣x+z,

则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A(2,3)时,直线y=﹣x+z得截距最小, 此时z最小为z=2+3=5,

当直线经过点B(4,3)时,直线y=﹣x+z得截距最大, 此时z最大为z=4+3=7,

故该线性规划问题中所有的最优解为(4,3),(2,3) 这是高中阶段接触最多的关于线性规划的题型,解这种题一律先画图,把每条直线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出来,然后确定所表示的可行域,也即范围;最后通过目标函数的平移去找到它的最值. 【考点预测】

线性规划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也成为了高考的一个热点.大家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学会准确的画出可行域,然后会平移目标曲线.

4.基本不等式 【概述】

基本不等式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不等式.其可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几何平均数小于或等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公式为:(

)或者a+b≥2

2

≥(a≥0,b≥0),变形为ab≤

.常常用于求最值和值域.

【实例解析】

例1:下列结论中,错用基本不等式做依据的是. A:a,b均为负数,则

. B:

. C:

. D:

解:根据均值不等式解题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可知A、B、D均满足条件.

对于C选项中sinx≠±2, 不满足“相等”的条件,

第22页(共34页)

再者sinx可以取到负值. 故选:C.

A选项告诉我们正数的要求是整个式子为正数,而不是式子当中的某一个组成元素;B分

2

子其实可以写成x+1+1,然后除以分母就可换成基本不等式.这个例题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式子也是可以用基本不等式的,而且求最值也很方便. 例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 解:当x=0时,y=0, 当x≠0时,

=

的最值?当0<x<1时,如何求

的最大值.

用基本不等式 若x>0时,0<y≤若x<0时,﹣

≤y<0,

≤y≤

综上得,可以得出﹣

∴的最值是﹣与.

这是基本不等式在函数中的应用,他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判断元素是否大于0,没有明确表示的话就需要讨论;然后把他化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也就是化成两个元素(函数)相加,而他们的特点是相乘后为常数;最后套用基本不等式定理直接求的结果. 【考点预测】

基本不等式地位非常重要,因为简单实用,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出题范围也比较广,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甚至应用题里面,要求是会用,在能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时候尽量用基本不等式.

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点的认识】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其求和公式为Sn=na1+n(n﹣1)d或者Sn=

【例题解析】

eg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公差d=1,S5=15,则S10= 解:∵d=1,S5=15, ∴5a1+

d=5a1+10=15,即a1=1,

d=10+45=55.

则S10=10a1+故答案为:55

第23页(共34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首项a1的值,然后套用公式即可.

2

eg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4n﹣25n.求数列{|an|}的前n项的和Tn.

2

解:∵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4n﹣25n.

22

∴an=Sn﹣Sn﹣1=(4n﹣25n)﹣[4(n﹣1)﹣25(n﹣1)]=8n﹣29,

该等差数列为﹣21,﹣13,﹣5,3,11,…前3项为负,其和为S3=﹣39.

2

∴n≤3时,Tn=﹣Sn=25n﹣4n,

2

n≥4,Tn=Sn﹣2S3=4n﹣25n+78, ∴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绝对值的和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合理运用.其实方法都是一样的,要么求出首项和公差,要么求出首项和第n项的值. 【考点点评】

等差数列比较常见,单独考察等差数列的题也比较简单,一般单独考察是以小题出现,大题一般要考察的话会结合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考察,特别是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点的认识】 1.等比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它的通项an=a1?q 3.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

2

中项. G=a?b (ab≠0)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N).

*

(2)若{a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 ak?al=am?an (3)若{an},{b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n}(λ≠0),{a},{an?bn},仍是等比数列.

(4)单调性:

?{an}是递增数列;

或?

{an}是递

n﹣m

*

n﹣1

减数列;q=1?{an}是常数列;q<0?{an}是摆动数列.

7.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点的知识】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其前n项和为Sn, 当q=1时,Sn=na1;

第24页(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