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915ed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f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第7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时间 /40分钟

一、选择题

1.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的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会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 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2.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504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父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 ) A.主要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 B.以宗教作为侵略的敲门砖 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 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

3.“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从事帝国冒险事业的。幸运、地理位置、航海技能和天赋勇敢等结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但是不能长期保持。”导致葡萄牙不能长期保持领先主要在于其( ) A.从事冒险人员众多

B.未形成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C.面临列强激烈竞争

D.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的打击

4.1492年,哥伦布船队经过3个月的远洋航行,于同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此后,达·伽马于1498年开通了到达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于1519—1522年实现了环球航行。这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 ) A.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 B.加速了美洲的开发、发展 C.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 D.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5.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6.有历史学家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7.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 A.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

8.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D.“世界工厂”的自信

9.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上述规定( )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0.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奴隶贸易经济繁荣

11.我国学者参编的《美国研究词典》对某种贸易形式作了如下的解释:“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贸易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出现于17世纪40年代,繁荣于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逐渐消失。”该贸易形式是( ) A.宗藩贸易B.朝贡贸易 C.三角贸易D.自由贸易

12.“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 A.殖民扩张B.代议制确立 C.工业革命D.圈地运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据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的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随后从17世纪初起还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世界上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高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推广较迟),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