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含答案 精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含答案 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a099e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1

章末分层突破

根据下面的体系关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南水北调 ③自然条件差异 ④工业化阶段 ⑤区域产业结构 ⑥开发条件 ⑦产业转移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

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错;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城市化水平高。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C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故D错。

【答案】 B

区域差异的比较 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C.Ⅱ、Ⅲ、Ⅰ 3.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B.Ⅰ、Ⅲ、Ⅱ D.Ⅲ、Ⅰ、Ⅱ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第2题,图中显示,Ⅲ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有山峰,表明该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地区,尤以长江沿岸分布最广,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第3题,安徽省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故A项正确;一般来说,铁路建设成本平原小于山区,Ⅱ区成本小于Ⅲ区,故B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密度城市大于乡村,平原大于山区,Ⅲ区密度小于Ⅰ区,故C项错误;安徽省承接的省外转移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即Ⅰ区,故D项错误。

【答案】 2.D 3.A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4~6题。

4.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B.原材料充足 D.国家政策倾斜

5.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C.市场需求减小

B.原材料枯竭 D.企业竞争加剧

6.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C.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4题,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第5

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6题,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即产业基础好。

【答案】 4.D 5.A 6.C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双选)

7.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8.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8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7.AC 8.AD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