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资料(0053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资料(0053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b69ac33169a4517623a3d7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00530)

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现代小说之父 第一篇白话小说

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

作品: 《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 《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

区别: 《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 《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想内涵更加丰厚 《孔乙己》关注、描写五四前就知识分子的命运,科举腐朽的料一代知识分子 《伤逝》五四后,新式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表明鲁迅对妇女地位的思考。 郁达夫:创造社代表作家 创造社根本特点:浪漫主义抒情风格 郁达夫和鲁迅都是以短篇小说出身,二者的不同特点:鲁迅是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郁达夫是主观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 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的两座高峰“双峰并峙” 作品:《沉沦》要求阅读全文。郁达夫的主要代表作,最能表达其主观的浪漫抒情风格 《春风》略有风格变化,有与现实的交*

现代文学最早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叶绍钧(圣陶)、冰心、许地山、矛盾(四人中矛盾是重点) 茅盾: 作品:《子夜》长篇代表作(了解故事内容)

以上作家是现代文学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巴金开始是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 巴金、老舍并称两大小说大师(兼具中长短篇) 巴金: 作品: 《家》、《寒夜》:共同体现了巴金的小说的根本的价值:对家庭题材的表现,都表现了家庭的兴盛衰亡 老舍:自称写家 作品: 重点两长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体现了从个人意识到国家意识的转变 的小说朴素、写实,客观真实的叙述,但也有抒情、象征的特点,《月牙儿》就是如此。 革命文学的潮流(左翼〈革命〉文学代表作家): 柔石、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

其中,柔石、萧红是早期代表,不同于同事起那些讲革命、讲口号、讲标语的人,而是比较注重、讲究一说品位的人. 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两个重要文学流派:京派和海派

京派:沈从文、废名(虽不是北京人,但主要作品在北京创作,某种意义上讲,《边城》是京城的产物。 海派:穆时英、施蛰存。新感觉派(上海)

以上作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赵树理开始是现代文学第三个阶段

赵树理到周立波四位作家:是解放区小说代表或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对农村、农民命运的描写。 赵树理、孙犁:短篇 丁玲、周立波:长篇

钱钟书、张爱玲:是国统区小说代表或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对大都市的描写。钱钟书描写的是知识分子,张爱玲描写的是小市民的形象。 其中有四位重要的作家:孙犁、丁玲、钱钟书、张爱玲 下册(下册书中诗歌较重要)

散文作者多,但以散文在文学史上产生影响的人不多。著名(重点)作家“两个半”:朱自清、周作人、鲁迅(小说) 鲁迅: 《过客》鲁迅散文重点篇目。选自《野草》。《野草》最难懂、最有艺术价值。 《杂感》选自《杂文》基本了解,不做重点(不考)

朱自清:散文大家“情景交融”,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情 关于情的文章:《背影》、《给亡妇》 冰心: 《笑》经典美文作品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游记体散文 周作人:《乌篷船》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游记体散文(与郁达夫《钓台的春昼》相对照) 何其芳《雨前》典型抒情散文,充满主观主义想象

李广田《山之子》典型叙事散文,充满实实在在的客观主义描写 (比较《雨前》和《山之子》,感受抒情散文特点,抒情叙事的差别在那里)

丰子恺《山中避雨》是一篇典型的丰子恺小品散文,既抒情又叙事(既抒情又叙事与单独抒情、单独叙事的区别) 梁遇春《“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梁实秋《汽车》 林语堂《论趣》

相对来讲都是比较典型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通过比较了解现代作家的议论文的特点 唐涛《桥》议论、叙述、抒情兼而有之 与《山中避雨》相对比

瞿秋白《暴风雨之前》以抒情为主

于何其芳《雨前》比较,都是雨前的感受

夏衍《包身工》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成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

诗歌部分:(选两首作品的作者是重点,共五位)

三大阶段的划分:胡适——李金发/戴望舒——牛汉/穆旦——袁水拍 胡适:最早尝试新诗的人,开创、尝试之功重大

郭沫若:奠定了新诗的格局,创新,开创新局面(由闻一多、徐志摩完成) 闻一多:理论上完善新诗 徐志摩:诗歌上完成新诗 殷夫:不是重点

冯至:后期创造十四行诗,第一个把西方十四行诗移到中国(不做重点)

李金发:过渡型诗人,最早在中国尝试“象征”,中国现代派、现代主义的诗歌是李金发最早尝试(不成熟也不成功) 戴望舒:成熟的现代派诗人代表 田间:街头诗人(简单了解) 臧克家:农民诗人(简单了解)

艾青:郭沫若以来现代新诗的第二个高峰

绿原、牛汉:七月派(著名理论家、诗人胡峰提出) 七月派间与第二、三阶段之间 穆旦、郑敏、袁可嘉: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一过渡型的桥梁:把三十年代戴望舒等人的现代派诗歌和新时期以来的朦胧诗连接在一起的过渡性桥梁 九叶诗派在文学史上又被称为:新现代派诗歌

李季:解放区抒情长诗代表,长篇叙事诗,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

1

《月牙儿》短篇。老舍袁水拍:国统区政治讽刺诗代表

政治讽刺诗集《马凡陀的山歌》 戏剧: 重点:《屈原》、《雷雨》

《屈原》历史剧,特殊的戏剧形式。学术界甚至不把《屈原》看作一个剧,而宁愿把它当作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继续,内容上地位上都是独特的 《雷雨》(要求看全本)最能代表曹禺风格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欧阳予倩《屏风后》独幕剧(二者都以独幕剧创作更有影响) 丁西林:独幕剧创作圣手,还擅长创造独幕喜剧 田汉《名优之死》 夏衍《上海屋檐下》 这两部是次重点

陈白尘:最大的贡献是讽刺戏剧的创作,现代作家中最出色的讽刺喜剧作家 《升官图》是陈白尘、也是整个现代文学讽刺戏剧的代表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诗歌重点篇目辅导

1/结合《晨安》、《凤凰涅磐》两部作品论述郭沫若新诗创作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答:《凤凰涅磐》强烈地提点出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它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诗中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出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现实的世界已经变的陈旧腐朽,梧桐已经枯槁,醴泉已经消歇。四周“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变成了陈腐,失去了生机,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②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积极创造精神,同时饱含着对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诗中凤凰毫不怜惜旧生命的死亡,焚烧了旧我,获得了新生,整个宇宙也获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变的“新鲜”、“明朗”、“华美”、“芬芳”,一切都变的“生动”、“自由”、“雄浑”、“悠久”。诗人通过凤凰再生,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改造的勇气和决心,是他对祖国新生的强烈渴望在诗作中的自然袒露。

③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在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这个自我不是拘囚于个人主义狭小天地里的孤独高傲、忧伤颓废的自我,而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时代青年。

2 《凤凰涅磐》中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美,对创造理想的乐观的坚定的内容,决定了诗篇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①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命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新奇的想象伴着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②《凤凰涅磐》中充满了英雄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诗篇借古代历史故事和奢华传说的英雄抒发现世的理想,把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通过凤凰的新生一体多能地表现出来。

③在诗歌形式上,诗人主张“绝对自由”,他说,“我要打破一些诗的形式来写自己够味的东西”。作品正是他诗歌主张的体现。诗歌长达二百多行,采用诗剧的

形式,诗的气氛随着故事和发展,全诗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节奏明快而悠扬,句法多变而活泼,完全适于思想感情的流泻,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这种自由诗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3结合作品《沙扬娜拉》、《再别康桥》,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徐志摩社个创作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的独抒性灵。他的诗歌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在: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诗人重写金柳,青荇和清泉,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小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暇,又楚楚动人,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的情韵。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译介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开头的断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韵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压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AABB),《为要寻找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②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不能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③辞藻华美,风格明丽。徐挚摩的诗思极富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辞藻的华丽、浓艳。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流起伏的青荇,“被揉碎在浮藻间”的晚霞??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韵。又如《沙扬娜拉》一诗中的“低头的温柔”,“甜蜜的忧愁”,将女郎比喻为“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无一不见工巧。全诗充满了甜蜜的辞藻,但是毫无堆砌之感,每一个词都恰倒好处,自然流动,有一种婉转之美。这首诗短短五句,却包容了无限离绪和柔情。“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这首诗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再见;但诗中蕴涵的那种体味不足是温情和娇柔,甜蜜而又忧愁的体贴,都融化在结尾飞扬而出的那声“沙扬娜拉”之中。它不仅表明了告别,更倾注着希望、寄托和期待!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失深沉,随意而不失执着,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轻灵飘逸、温柔缠绵的创作风格和神态传神的艺术功力。诗人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惊人的观察力,十分微妙而逼真地钩勒了送别者形态和内心活动,“温柔”的举止,“娇羞”的表情,以及声调里所包含的“甜蜜的忧愁”、一位含羞的日本女郎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形象鲜明而生动,显示出诗人无以伦比的艺术创作能力。

4《雨巷》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里?它如何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基本风格?

答: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雨巷》,是戴望舒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作。戴望舒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名。在《雨巷》中,戴望舒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哀和孤寂,而且写进了五四以来整整一代青年所共有的实际性的理想与幻灭,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由于的时代情绪。全诗述说了抒情主人公“我”经过一条“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时的感受。“我希望”逢着的姑娘在诗中成为抒情主人公理想的化身,这种期盼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人生路途上的孤寂和悲哀,渴求在人生孤途上与大知己与同道,渴求得到理解和慰藉。这首诗表现的不仅是失落和幻灭,更是渴望和追求,是失落中的渴望,幻灭中的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是以象征的手法把重大悲壮的时代主题写入诗中,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表现了象征主义轻格律而追求美学特色的特点。它以浮动朦胧的音乐暗示诗人迷惘的心情。诗中的中心意象一再出现,在期待的梦幻中出现走近,又在“雨的哀曲”中梦幻地小时,空留难以名状的雨中愁情。诗中ang韵词反复出现,句中有韵,连绵不断,织成一张音韵的网,把人罩在特设的情绪氛围中。叶圣陶赞誉此诗“替新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5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风格。

答:艾青从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入手,对农村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以来,艾青一直努力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要求,对他们倾注了最真切的感情。艾青的诗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①艾青的诗作,总是埋藏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一种“忧郁”、“忧伤”、“悲哀”的心情经常回荡在他的一些诗作里。而且这中忧郁不仅仅是个人的,也具有强烈广泛的社会色彩和意义。

与这种忧郁的感情同样存在于艾青诗作中的,是另一种情调,即热烈明快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这一特点大大感动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也使艾青的诗作充满了一种生命的活力。

②艾青的诗作,具有详明而深刻的形象性。在艾青的诗歌中,不但人物、景物,甚至一种思想一种情调和一种意念,都是生动的形象化了的。在描写形象的具体手法上,常常用新颖奇幻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特别善用色泽、光彩的变化来渲染,并用构图、线条的精巧来安排来增加形象的鲜明。

③青的诗作还有一个独特特点:他的很多优秀诗作往往在结尾时(或某一段结尾)突然升起一个意念或表达一个新思想,把整首诗及诗中的全部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其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处的诗句:“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女们”,把大堰河与其家人的悲惨遭遇深化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从而将主题升华到揭示和控诉不合理的、罪恶的旧社会制度的高度上。

2

④艾青诗歌语言“适切”、“准确”,在朴素中凝聚着创造力和真情实感。他的诗采用自由诗体形式,散体化的自由灵活的语言使作品活泼多变,散文式的诗句不受韵脚、字数格式等外在束缚,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整齐和谐的节奏。

⑤作品是一首打油自传色彩的抒情诗,它以诗人儿时的保姆为主人公,以无限的同情和深沉的爱,通过对大堰河的回忆和思念,极为成功地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宽容、朴实、善良、无私的高贵的品质;同时,对那个罪恶的就是界,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大堰河,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在新诗中可贵的艺术典型,他的命运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村受压迫妇女的集中代表。她的一生及其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说明了他们的死亡和苦难,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是指向那个“不公道的社会的咒语”,是向旧社会发出的血泪控诉书。这首诗在高度赞美大堰河的同时,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叛逆的灵魂,正因为诗人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因此才能自觉地把他的爱,把他的赞美诗,“呈现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女们,是给爱我和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精读篇目}

第一类:【小说】

《阿Q正传》作者:鲁迅

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②自轻自贱。③欺凌弱者。④健忘。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 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 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 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

10、简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其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参照4),概述而言, 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 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11、《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 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 一、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二、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

12、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

《伤逝》作者:鲁迅

1、《伤逝》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根源和思想方面原因。

①封建性旧社会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伤逝》以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旧社会,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这是作品一方面的思想意义。

②悲剧主人公接受和信奉个性解放思想是形成悲剧思想方面原因。在封建性的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可能仅靠着个性解放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作品另一方面的思想意义,也是作品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特色。

2、分析子君形象。 子君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她只是在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理解。她又“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妇女要经济独立的思想。

子君形象的意义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压迫的惨重,并深刻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这是子君形象的意义。 3、《伤逝》的心理描写。 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是《伤逝》的艺术特色之一。

小说并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着重放在人物感情世界和心灵波澜的抒写上。对涓生,采取的是心灵自剖的方式细微地表现他的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过程。对子君的心理描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

4、《伤逝》的抒情特色。浓烈的抒情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这和以叙事为主的如《阿Q正传》是迥然不同的。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抒情。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反复咏叹,层层递进。③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④细节描写。(如阿随弃而复归,这一情节隽永感人。)⑤语言。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

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 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

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 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可分几个阶段?

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①疑惧,戒备。这是开始阶段。②信赖、同情。③责备、规劝。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

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

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 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 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潘先生在难中》作者:叶圣陶

1、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

性格特征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他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潘先生的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自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非、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一种灰色的卑琐人生。 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和性格特点,这是形象的主要意义。

2、《潘先生在难中》的现实主义特色 叶圣陶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茅盾评论他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为主要特色的作家。冷静、客观、写实,都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下分几点说明: 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严格遵守让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来反映生活,刻画人物。

②不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致力于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 ③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 除此之外,④小说还有语言朴素,笔调幽默,结构严谨,结尾巧妙等艺术特色。 3、《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色?

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

3

潘先生在结尾肉麻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自己”而没有是非没有原则了。这是小市民的最劣根性。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

往上爬。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家》作者:巴金

1、《家》的思想内容。 《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分析高觉新形象。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

4、分析高觉慧形象。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5、《家》所表现的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 家是一部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家》和那种冷静客观地现实主义描写不同,具有巴金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二: 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主要的是抒情方式,则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二、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因而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而各具特色。

《子夜》作者:茅盾

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 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 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 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6、《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

主线,描写重点。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边城》作者:沈从文

1、《边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的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2、试述《边城》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3、沈从文在《边城》中热情赞美湘西古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意义。 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4、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向往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5、作品在什么样的指定环境中描绘湘西人生的?是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富有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开的,社会背景和矛盾被淡化了、诗话了。

6、《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何特点? 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箓竹山房》作者:吴组缃

1、《箓竹山房》中的悲剧根源。 《箓竹山房》的悲剧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

2、《箓竹山房》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悲剧的? 《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的。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3、《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

《山峡中》作者:艾芜

1、小黑牛的悲剧根源。 小黑牛的悲剧根源是黑暗的旧社会。是畸形的社会产生了这畸形的一伙,出现了小黑牛的悲剧。

2、《山峡中》的思想。 ①小说通过小黑牛的悲剧,揭露了残忍的旧社会,这是小说思想深刻之处。 ②“我”对待生活的理性态度和追求光明、探求新路的坚定精神,使得作品在沉重的氛围中透出一丝亮色。这是小说思想的第二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