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8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c0bb39be1e650e53ea9939

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病理生理学具有逻辑推理严密、与临床联系紧密、军事医学特色明显等特点,因此,通过教学达到:

(1)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理想。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培养探索人类未知奥秘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理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与一切伪科学、邪教组织作不懈斗争。

(2)热爱病人、献身医学事业的理想。通过对病理过程的演变过程和转归规律的掌握以及与临床病例的联系,了解病人的疾苦,体现人文关怀,形成救死扶伤、急病人所急和崇高的医德医风的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操。

(3)热爱军队、献身国防的理想。通过对军事医学的知识的掌握,了解我军部队官兵的艰辛和疾苦,认识到他们保家卫国、献身国防的无私奉献精神,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热爱军队、献身国防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

(4)热爱集体、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和同甘共苦、责任同担、荣誉共享的集体精神。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理解: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3.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教学内容 2.病理过程的概念 难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5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首先要善于分析和比较,对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再思考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角度、性质和特点;其次是要树立桥梁课的概念,明确“临床的基础”的含义。

第二章 疾病概论

[教学目标] 了解:

1.病因及其分类 2.疾病过程中的基本机制 3.疾病的发展过程 理解: 1.健康的概念

2.病因学、发病学的概念

3.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的概念与区别 掌握: 1.疾病的概念 2.病因及条件的概念

3.疾病过程中因果转换规律、损害与抗损害对立统一规律、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4.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重点难点] 重点:

1.疾病、病因、条件的概念

2.疾病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因果转换、损害与抗损害、局部与整体)的基本内容 3.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难点: 1.疾病的概念

2.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的区别 3.死亡的概念 [学时分配] 2学时

[实施方法] 利用多媒体幻灯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引申疾病和健康的概念;联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讲授发病学的共同规律。

6

[学习策略] 本章是全书的总纲,学习时首先要树立辨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哲学的观点解释疾病的现象;其次是明确共性和个性、具体与一般、普遍和特殊的关系,疾病概论是对所有疾病都适用的共性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 了解:

1.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处理原则 2.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原则

3.水肿的原因和分类;水肿的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理解:

1.水、钠、钾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及调节 2.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3.水、钠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水肿的发生机制

5.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掌握:

1.脱水的概念;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脱水的特征、发生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2.高钠血症、低钠血症的概念 3.水肿的概念、水中毒的概念

4.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1.水、钠代谢紊乱的主要类型

2.三种脱水的特征、体液的重新分布及机体的调节 3.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

1.ADH、醛固酮、ANP在水钠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学时分配] 5学时

[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板书和流程图的演示,通过互动方式对相关生理学内容加以复习和简单讲解,以利讲清水电代谢紊乱中的难点问题;注意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结合,适当增加临床实例,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授课的生动性

[学习策略] 正常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是基础,所以首先要复习生理学相关内容;各型紊

7

乱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重点掌握高渗性脱水、水肿和低钾血症的概念、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其它可以触类旁通。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目标] 了解:

1.酸和碱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概念、正常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2.混合性酸碱紊乱的概念、双重型及三重型酸碱紊乱的常见类型和特点,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思路

理解:

1.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2.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3.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掌握:

1.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pH、PaCO2、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剩余碱、负离子间隙)

3.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 4.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 5.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1.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2.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 难点:

1.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2.多重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学时分配] 4学时

[实施方法] 以板书和板图为主,结合多媒体幻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理论授课。需要用一定时间复习和讲解正常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中有关酸碱平衡调节的内容;同时结合内容在适当时机联系临床实例,并增加互动;最后以复杂病例分析为例,将前面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临床病例的诊断中,达到学以致用。

[学习策略] 学员首先要正确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并通过相互比较进行记忆;其次,要明确常用酸碱指标的概念及其意义,通过反复练习,学会运用这些指标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