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db851114791711cc7917d5

1.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即文章成品。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2.写作载体的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我们称之为外形

第三章 文章的材料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主题的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了解主题的要求和表现;了解主题的形成和提炼;分析主题与写作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提炼好的主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主题的含义和作用 2、主题的要求 3、主题的形成和提炼 4、主题的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主题的提炼和要求 四、课堂讨论选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主题的?

2、结合写作实践,谈谈你是怎样提炼主题的?

3、谈谈写作中“意在笔先”和“主题先行”有什么不同? 五、课外作业选题

1、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怎样正确提炼主题?

3、结合例文,阐释确立文章主题的基本要求。 4、为什么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5、给出材料,分别确立三种以上的主题,并分析哪种立意更好。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一.材料的含义

1.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等。 2.材料与素材、题材和资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和材料相关的概念:素材、题材和资料。在文学创作中,习惯采用“素材”和“题材”两个概念。实用文章如学术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多用“资料”一词。) 素材:作者为创作需要而通过各种途径所收集的原始材料,一般是零乱的,不完整的。

题材:分为广义题材和狭义的题材。(广义的题材:指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二.材料的作用

1.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文章必然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情感或意志,这种观点、情感或意志源于社会生活的感触,源于对所反映对象的认识。所以详细地占有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观点,就是鲁迅锐意穷搜,从一千多卷古籍中获取详细材料,归纳整理后得出的。没有那些材料,也就得不到那些正确的观点。再比如看二十四史,周作人得出“过去如此(黑暗),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的结论,也许我们有人说这种虚无主义是错误的,但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在周作人看来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准确丰富的材料不一定能形成完全正确的认识,但正确的认识要形成,必然要有准确的丰富的材料。 2.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从材料中抽象出认识后,还要进一步开掘、深化,形成统摄全部材料的主题。主题形成后,要把它表现出来,则又需要材料。也就是说:主题产生之前,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产生后,材料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如鲁迅写作《阿Q正传》,看到中国国民身上从古至今都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素材),归结为:国民劣根性——这一写作主题形成,又对各种素材进行删选、剪切、整理,以使其更好地表现主题。 3.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结构和语言作为写作的外形,服务于内质,即一定的材料和主题。有了材料和主题,才能安排相应的结构和语言。没有材料,没有主题,结构和语言从何谈起!自然无法写出文章。

比如鲁迅当年想写一部红军为题材的小说,材料不足,相关生活体验不足,创作设想胎死腹中。再有好的结构技巧和语言能力,也无济于事。 第二节.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

1.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材料主要用来表现支撑主题,必然要求以表现主题为目的来选择材料,决定主次与详略。能有力说明、烘托、突出或暗示主题的材料就选用;与主题无关,不能说明、烘托和表现主题的,就舍弃。 2.选择真实的材料

真实的材料,一指实有的、真实的的材料;二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实用文章的写作,如调查报告、科技报告等,一定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地认识事物,否则就会误导读者,产生不良影响。

文艺写作,材料的真实主要指艺术的真实、本质的真实。比如神话故事《西游记》,再比如《红楼梦》,《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事件、房中的每一个摆设,也并不都是完全符合现实完全真实的,但是作为文艺作品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传达着艺术的真实、本质的真实。再比如《牡丹亭》中的故事: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后人鬼相恋历经磨难,使杜丽娘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等,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在作品中那样写能表现出杜丽娘的痴情和对爱情的执著等,有着艺术的真实。再比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也是艺术的表现手法。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文学写作中非常普遍。

3.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文章要在有限的篇幅中给人以更多的信息,就必须选择典型材料,以增加文章的“密度”和“份量”。

比如《故乡》中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少年闰土的形象和中年闰土嗫嚅中叫道的:“老爷!”——把生活所给予一个普通农民的艰辛劳苦的命运展现在我们面前。文中所选闰土的材料都是非常精炼典型的,更好的阐明文章的主题——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的辛劳命运。

4.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指以前没有被别人使用过或很少使用过的材料,其二指对旧材料的活用,即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站在时代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高度,去揭示材料的意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就是求异思维,精神为之一变,有振奋人心之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也是一改我国古代传统文学中对秋之萧瑟之感的描述,代之以乐观向上富有诗意的新气象。 二.材料的使用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如课本所举例子:鲁迅的《故乡》中,当母亲和“我”提起闰土时,叙述的主线中断,插入了一段童年闰土的材料,这段材料的安排自然贴切,为下文被生活折磨得麻木了的中年闰土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和对照,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力表现了主题: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中开头写鲁镇的旧历年底的气象,于是想到前一天遇到的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问到灵魂有无的问题,接着是祥林嫂的死,引起我对她大半生经历的回忆,最后是鲁镇旧历年年底“祝福”的爆竹声??插入的大段大段关于祥林嫂在四叔家做工之后的人生经历的回忆,从上下语境来看,也都非常贴切自然,整个结构浑然一体,凸显了主题——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是社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