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工程材料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617986cc22bcd126ff0c91

13. 要使钢件能够有效的发挥渗碳层的作用应在渗碳后进行的热处理工艺为 。 14.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和 三个阶段。

二. 选择题

1. 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 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 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D.加热前的原始组织 2.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

A.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B.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马氏体的含碳量 D.临界冷却速度(Vk)

3. 碳素钢的马氏体点Ms和Mf与奥氏体的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增加, 。 A.Ms升高,Mf降低 B.Ms降低,Mf升高 C.Ms、Mf都升高 D.Ms、Mf都降 4. T12钢正常淬火的组织是 。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粒状碳化物 C.屈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5. 选用45钢制造机床变速箱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度和韧性要求不高,则其预先热处理及最终热处理的最佳方案应分别为 。 A.球化退火;整体淬火+低温回火 B.完全退火;整体淬火+低温回火 C.正火;齿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D.调质处理;齿部表面淬火+中温回火

6. 钢进行奥氏体化的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 。 A.过冷奥氏体愈稳定,C曲线愈靠左 B.过冷奥氏体愈稳定,C曲线愈靠右 C.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C曲线愈靠左 D.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C曲线愈靠右

7.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为 。

A.400℃ B.350℃ C.300℃ D.250℃ 8. 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9. 不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

A.150℃~200℃ B.250℃~400℃ C.400℃~550℃ D.550℃~650℃ 10. 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 11.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为 。

A.500℃ B.450℃ C.400℃ D.350℃ 12.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为 。

A.350℃ B.300℃ C.250℃ D.200℃

13. 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4.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9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5. 为消除钢锭的晶内偏析应进行 退火。 A.去应力 B.再结晶 C. 完全 D. 扩散 16.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17. 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 A.P B.S C.B D.M

18.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9. 钢的渗碳温度范围是 。

A.600-650℃ B. 800-850℃ C. 900-950℃ D. 1000-1050℃

三. 判断题

1.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 钢经过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任何情况下,奥氏体中的他碳的含量均与钢中碳含量相等。 3. 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4. 马氏体钢是碳??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发生膨胀。 5. 当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钢加热奥氏体化时,细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要比粗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速度快。

6. 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7. 钢种为溶的碳化物的存在,将使钢的淬透性降低。

8. 在正常加热淬火条件下,亚共析钢的淬透性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过共析钢的淬透性

随钢含量的增高而减小。 9.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10. 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在转变过程中,碳原子能进行扩散,而铁原子不能进行扩散。

11. 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信不的组织与性能。

12.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

法。

四. 问答题

1.何谓热处理?其主要环节是什么?

2.试述A1、A3、AC.m、及AC1、AC3、ACCm和Ar1、Ar3、ArCm的意义。 3.何谓奥氏体的初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

4.指出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各温度区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特点。

5.利用TTT图,图示解答T8钢如何获得以下组织?并指出这些组织对应于哪种热处理工

艺方法。

(1) 珠光体;(2)索氏体;(3)托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4)下贝氏体; (5)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6)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10

6.何谓淬火临界冷却温度、淬透性和淬硬性?它们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7.为什么亚共析碳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AC3 +(30~50)℃,而共析和过共析碳钢的正

常淬火加热温度为AC1 +(30~50)℃?

8.对过共析碳钢零件,何种情况下采用正火?何时采用球化退火?

9.指出下列钢件坯料按含碳量分类的名称、正火的主要目的、工序地位及正火后的组织: (1)20钢齿轮;(2)T12钢锉刀;(3)性能要求不高的45钢小轴; (4)以上的(1)、(2)、(3)可否改用等温退火?为什么? 10.简述回火的分类、目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11.比较表面淬火与常用化学热处理方法渗碳、氮化的异同点。

12.钢渗碳后还要进行何种热处理?处理前后表层与心部组织各有何不同? 11. 共析钢C曲线和冷却曲线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点处的组织。

12. 用W18Cr4V制造盘形铣刀,其最终热处理的工艺曲线如图,试分析淬火特点和回火特点。

第六章

一. 填空题

1. 从微观角度上看,单晶体塑性变形有 、 两种方式。

2. 一个滑移系由 和 构成,滑移系越多说明金属的塑性形变能力

越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分别具有 、 、 和滑移系。

3. ??Fe发生塑性变形,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分别为 和 。

11

4. 加工硬化现象是指 ,加工硬化的结果,是金属对塑性形变的抗力 ,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 。

5. 影响多晶体塑性形变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和 。

6. 变形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是指 ,其数值与熔点间的大致关系

为 。

7. 回复与再结晶性比加热温度较 ,回复过程中点缺陷数量 ,金属

的电阻率 ,内应力 ,强度 ,硬度 ,塑性 。

8. 影响再结晶开始温度的因素有 、 和 。 9. 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和 。 10. 冷加工是指 ,热加工是指 。

二. 选择题

1. 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是 : A. 正应力 B. 切应力 C. 复合应力 D. 无法确定 2.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体在受力时的滑移方向是 :

A.<110> B. <110> C. <100> D. <112>

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再加热时发生的再结晶过程是一个新晶粒代替旧的晶粒的过程,这种新晶粒的晶格类型是 。

A. 面心立方晶格 B. 体心立方晶格 C.密排立方晶格 D. 与变形前的金属相同 E. 形成新晶型

4. 加工硬化使金属的 。

A.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B. 强度增大,塑性增大 C. 强度减小,塑性增大 D.强度减小,塑性减小 5. 塑性变形金属经再结晶后 。

A. 形成柱状晶,强度增大 B. 形成柱状晶,塑性下降 C. 形成等轴晶,强度增大 D.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

6. 汽车变速箱齿轮,应由 。

A. 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B. 由圆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C. 由圆钢棒锻打成齿轮毛胚,再加工成齿轮 D. 铸造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7.再结晶之后 :

A.形成等轴晶,强度增大 B. 形成柱状晶,塑性下降 C. 形成柱状晶,强度升高 D.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

三. 判断题

1. 在体心立方中,滑移面为{111}x6,滑移方向是<110>x2,所以滑移系为12。 2. 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3. 因为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完全相同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形能

力完全相同。 4. 孪生变形所需要的切应力要比滑移变形时所需要的小得多。 5. 金属的预变形度越大,起开始再结晶的温度越高。

6. 变形金属的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后得到的晶粒越粗大。 7. 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8. 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一种软化过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