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文夫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析小文夫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7fbb3c87c24028905fc304

“大赤包与尤桐芳联合反抗冠晓荷的事件。这件事加深了读者对冠晓荷猥琐好色的理解,但这些性格侧面也都是介绍过的。而大赤包与尤桐芳的联合也不能说明什么,这一片段在大赤包与尤桐芳长期的斗争中显得突兀了。同时,这一情节对整部小说情节的推动也没有很大作用。而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行文就是为了详细的让读者了解认识小文夫妇。前文中几次对他俩的描写,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国难当头会有这样的人?这一章对二人的来历的描写,正好解释了其性格成因,也与后文“死得悲壮”相呼应,使小文夫妇波澜不惊的性格出乎意料的爆发更加动人心魄。这样,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对小文夫妇高超的写作技巧与倾注的深沉感情了。 2. 二人所承载的文化含义:老舍是北京的旗人,对旗人、对北平文化的了解是相当透彻的。小文夫妇不是旗人,但他们清朝侯爷的身份以及对北京文化的了解,使他俩也能称得上是大半个旗人了。试看他们的性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的追求——作为侯爷享受花鸟虫鱼的追求以及破落后无所谓追求的追求;他们的人生态度——“在小文夫妇到须睡木板和草甸子的时候,他们并不因没有钢丝床而啼嚣,可是,一旦手中有了钱,他们认识什么是舒服的,文雅的,他们自幼就认识钢丝床,红木桌椅,与名贵的字画。”……他俩是老舍先生对北京文化的一次深刻描绘。小文夫妇寄托着老舍对北京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思考。不然,怎么会有关于旗人生活

5

的专门描写呢?这与《正红旗下》开篇的详细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作者对小文夫妇不偏不倚、爱憎不明的态度:回顾全书中对人物的描写:作者对祁老太爷因循守旧思想的隐隐批判;对瑞全奔走反抗的热情讴歌;对大赤包、蓝东阳之流不屑一顾的嬉笑怒骂;对刘四爷等劳动者厚重朴实的宽容之心。那么,小文夫妇呢?我们没法子说明老舍先生明确的态度。也许正是因为他俩身上所特有的文化意味,老舍让读者去评说好坏。或者说,这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也许,老舍自身也没有答案。

4. 小文夫妇展现出的姿态是不变的,即这个形象所有的节奏感与整本书不一致。作家以时间、事件的发生发展为顺序,描写了小羊圈胡同作为北平一角的沦陷经历。面对亡国的危险、沦陷的耻辱,北平民众身上所特有的“礼法”被一层层的拨开,最终醒悟并有所反抗。但小文夫妇不是。纵观全书:外在在变化,他俩不变;外在在流动,他俩静止;外在在更新发展,他俩安守一屋;外在在狂飙突进,他俩冷眼旁观。小文夫妇的存在是一个点,没有走成一条线。所以,关于他俩死的情节是突然的,没有任何征兆的。因为,他俩本身就是随时可以死掉的。小文夫妇于他人的生活是缺少存在感的。 (三)意义

小文夫妇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但是,这两个任务的设置却是

6

很有意义的。

首先,小文夫妇所代表的是一类人。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北平确实有这样一群人:满清遗老遗少——他们曾是整个中华的统治者,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使他们成为了亡国奴。于是,他们对新生的政权与国家没有特殊感情,而他们自身由锦衣玉食变为破败零落,并且,他们没有什么生活技能,有的是吃喝玩乐的本事,所以说,生活本身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即小文夫妇这样:对人事没有热情,对明天缺乏希望。《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妇使整本书的人物类型更加全面,并且保持老舍一贯的“京味儿”风格。

其次,“北平历史变动中的特殊产儿,只知道宇宙中有美妙的琴音和婉转的歌调的宁馨儿,清代侯爷的后代小文夫妇,不仅是我们在其他作品中没有见到过的人物形象,而且他们能在侵略者的残暴中站着死去,也是中国不能被征服的历史见证。”引用这段话即是小文夫妇设置的第二个意义。小羊圈胡同中有不少人是为了反抗而死的,但是,谁也没有他俩死得那么传奇,那么清清楚楚,英勇壮烈了。但前提是,小文夫妇是小羊圈胡同中最不关心政治局势的了。对人物行为的前后对比,更能显示出中华民族是不可能被彻底征服的——总有人,为了会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进行波澜壮阔的反抗的。

最后,是老舍先生对小文夫妇所渗透的思考。设置这两个人物,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传统文化对当代人影响的平台。

7

小文夫妇所带来的价值不局限于三四十年代波涛汹涌的宏大背景,而是可以用纯文化视角进行长期研讨的,这是有跨时空、跨人物的的意义的。我一直认为:小文夫妇的描写是可以看做老舍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的序曲,是作家对北京文化,对传统力量的一个长久的思考以及希图表达的主观意愿。所以,研究小文夫妇,对研究理解老舍的心路历程、艺术创作的连贯性有很大的意义。

注释【1】《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之《老舍研究资料(下)》,曾光灿,吴怀斌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680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