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报告模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地勘报告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8ae3db59eef8c75ebfb3b4

六、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一)地基土评价

①填筑土:结构较松散,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②种植土:疏松多孔,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③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170 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④砾砂:中密-密实,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40 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⑤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00 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⑥全风化花岗岩、⑦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大,埋深大,为良好的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二)持力层的选择

表层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及⑤粉质黏土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三)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1、管涵施工时,若地表存在积水,应及时排除地表水以疏干表土。当地面不能疏干,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挖去湿土,换填好土或砾砂然后压实。

2、管涵施工过程不得使基槽曝晒或泡水,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 3、由于岩土层埋深的不同,管涵持力层可能有一定变化,由此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对拟设的管涵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对填土采取夯实处理、设置褥垫层。

4、拟建场地多存在放坡空间,管涵基槽边坡宜采用放坡式开挖,边坡率建议采用1:1~

16

1:1.5。

七、结论与建议

1、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拟建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拟建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2、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内,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填筑土(Q 4ml)、②种植土(Q4pd)、③粉质黏土(Q4al)、④砾砂(Q4al)、⑤粉质黏土(Q 2el)、⑥全风化花岗岩(Pt3C)、⑦强风化花岗岩(Pt3C)。

3、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拟建道路及桥涵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可根据抗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4、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③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⑤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5、拟建工程场地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局部地段坡度较陡,冲沟发育。K0+120~K0+260段北侧为一池塘,水深约0.5~3.0米,其中K0+160~K0+190段道路中线西侧部分位于池塘范围内;K0+700~K0+840段存在大量花岗岩碎块,为原采石场装运道路。本次勘察未见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6、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资料表明,拟建道路沿线及其附近无深大断裂通过,勘探深度内未见断裂构造痕迹,场地稳定性好,也未发现其他对工程不利的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现状条件下,勘察区域较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

7、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同一地貌单元内地层较均匀,不同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地层不

17

均匀,本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8、沿线路基干湿类型:③粉质黏土为潮湿~过湿型,⑤粉质黏土为潮湿~过湿型。土质路基水位的临界高度取值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决定。

9、各岩土的土、石工程等级见表11。

10、路基:表层①填筑土(老路基地段可作为持力层)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⑤粉质黏土及⑥全风化花岗岩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11、路堤:据勘察资料,下伏地层能满足路堤段道路承载力、沉降的要求;第四系覆盖层层面及下卧基岩面横坡坡度缓,倾角小,无下伏软弱地层及软弱结构面,路堤出现横向滑移的可能性小;160~K0+200段北侧为一水塘,地面坡度相当较陡,可于此段设置挡墙,防止地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路堤的横向滑移。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拟建路堤段道路的建设。

12、路堑:切坡后路堑边坡存在失稳的可能,应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对边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3、桥梁:可考虑采用浅基础,以⑤粉质黏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也可采用桩基础,以⑦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基础型式可采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

14、管涵:表层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及⑤粉质黏土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15、为保证路堑及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及减少占地和土石方数量,可设置各种类型的挡土结构,挡土结构应根据有关规范设计。

16、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验槽,遇到异常请及时通知我院及有关各参建单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