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c832a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5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要点四单元比例知识要点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

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是一个等式。

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如果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4、判断四个数是否能组成比例;先把最大数与最小数相乘;再把其余两数相乘;如果这两个积相等;那么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5、如果四个不同的数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四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把等式ax=by改写成比例后;a和x必须同时作为外项;或同时作为内项。 例如:2×12=4×6 改写成比例为:

2:4=6:12 2:6=4:12 12:4=6:2 12:6=4:2 4:2=12:6 4:12=2:6 6:2=12:4 6:12=2:4 6、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7、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8、解比例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的方法: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与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项的值。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9、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10、正比例: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那么它们之间就成正比例关系。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同时) 1 / 2

A÷B=K(一定)除法关系 11、判断正比例的关系

A=K(一定) B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

当它们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12、反比例

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积不变 (相反的) A ×B = K (一定) 乘法关系 13、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相反的 积一定

当它们的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14、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注意:单位 )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15、比例尺的分类 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扩大的就× 根据比例尺缩小就÷)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