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数学教材分析 - 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世纪数学教材分析 - 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e2dc2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9

案例片断与研讨 案例片断

教师出示“有几棵树”的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生1: 8+6=13, 生2: 8+6=14

师:8+6到底等于几呢?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8+6怎样算出得数的。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 我先用小棒摆出8根,再从6根里面拿出2根和8根凑成10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

生2:我先拿出8个小方块放在左边排成一行,再拿出6个小方块放在右边,从右边拿出2个放在左边和8凑成10个,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个就是14个生3:我先用小棒摆出6,再从8根里面拿出4根和6根凑成1 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 生4:十是一个整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生5:我从8开始往下再数6个数,9,10,11,12,13,14。 师:你能再给大家数一遍吗? 生5:我从8开始数,8,9,10?? 师:停!如果不再接着数,你能看出结果吗?

生6:我能,不用往下数了,十是一个整体,再加上剩下的就是14了。 生7:“我觉得生5的方法可以,但在考试时就太慢了。”

生5:“你们的方法好,但开始学的时候用我的方法会更扎实更牢固。”

生8:“如果考试时给你 8 道题,人家都做完了,你还在做第一道题,那怎么办呢?” 生5: “你们说有道理用我的方法肯定慢,我愿意采用你们的方法。” 案例研讨

算法多样化需不需要择优?这位老师的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和反思,以达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比较快捷的计算方法。

——这位教师组织的学生交流比较充分,既肯定了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是可以的,又适时地引导学生用了凑十的方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认识几时,几时半 ? 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时、分、秒 三年级上册

? 年、月、日

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小明的一天:整点、半点的认识 2 小芳的上午:认识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 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第90页“小明的一天”代表了小学生一天学习和生活的作息时间。儿童对钟表的认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要联系生活实际,多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交流,认识钟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空间与图形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认识前后 ? 认识上下 ? 认识左右 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认识简单的线路图 二年级下册

? 辨认八个方向 ?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前后 上下 左右 机动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3 1 ?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第58页“上下”,描述小松鼠的位置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白兔的上面,体现了位置的相对性

又如第61页“左右”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举手要用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这是儿童认识左右的重要依据。61页的“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加强体验。61页“找一找”以上楼梯的小朋友为准。课本中没有出现面对面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左右正好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会逐步理解的。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长方体、正方体 ? 圆柱体、球 后续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正方形、长方形 ? 三角形、圆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物体分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你说我摆:综合练习 2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 ?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第64页“物体分类”,组织学生按形状分类,介绍四种立体图形,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口袋中的物体,加深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的具体感受。第65页第3题,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要说明是用刚学过的哪些物体搭成的。第66页“你说我摆”,综合应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认识物体这两部分所学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发指令的同学要表达清楚用什么物体,放在什么位置;操作的同学要听清楚对方的指令,并照着去操作。为了避免面对面操作左右正好相反的干扰,可以组织相邻或前后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可以互换角色。 案例片断与研讨 案例片断

通过同学们把物体分类后,组织了玩一玩的活动。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说一说她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生1:为什么球爱滚呢?

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1:球没有平平的地方,所以爱滚。 生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

生3:我知道,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所以能站稳,它的旁边是弯弯的所以会滚。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得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案例研讨

为什么当学生分类后教师不直接引出几何体的名称,而是组织学生玩一玩? ——通过组织“玩一玩”,使学生具体感受物体的形状。

——在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抽象出立体图形,介绍名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分类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与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知道分类的标准 ? 分类标准多样化

后续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象形统计图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整理房间 2 整理书包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 ? 通过活动,体验分类方法。

例如,第52页“整理房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第54页“整理书包”这也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了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可以按课本和练习本进行分类,把数学书和语文书放在一起,数学本和语文本放在一起;也可以按学科进行分类,把数学书和数学本放在一起,把语文书和语文本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