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公路地质灾害评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邵县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072e92daef5ef7ba0d3cf0

4、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

上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下部为灰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石英砂砾岩,分布于K5+150~K17+404线路以西地区,区域厚度95~536m。与下伏志留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岩浆岩

据本次实地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不存在岩浆岩。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地质构造

评估区在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东缘,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东南侧与祁阳弧形构造北翼前缘,如区域构造体系纲要图(图5)。新建绕城线(K41+500~K45+180)位于中源冲向斜核部(另见附图1),向斜轴走向北东60°左右,倾向北西,轴面倾角70°左右。

K0+000~K17+404改建段,位于隔山至桐车坝向斜西翼,轴面近直立,两翼基本对称,地层产状60°~65°。另见附图3及图4。

F59财溪—财宏塘压性断裂,为区域性断裂,断裂延伸长约20km,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80°左右,与改建段(K0+000~K17+404)在K6+150附近交汇,交汇点以北扩建线路位于该断层下盘,交汇点以南位于断层上盘。练城线位于该断层上盘(东盘)。

此外,据资江二桥详细勘察资料,绕城线南东部资江附近,发育一条次级断层,其延伸长度约300m,其性质不明。

据1/2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改建线K7+000~K12+200尚发育一条次级断层其走向大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25°左右,性质不明。

(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据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虽有区域性断裂发育,但不是活动断裂,评估区附近,挽近期以来,仅有微弱大面积升降运动,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据历史地震资

13

料记载(引自涟源幅1/2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新邵县境内仅于1977年7月3日,于新邵县潭溪镇(评估区东部、寸石镇以东约6.5km处)发生一次1.2震级地震,邻近的涟源市境内(震中距本区20km以上),虽发生过4次地震,其震级均在3级以下。

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内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三)区域地壳稳定性

综上可知,评估区及其附近,区域地壳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

五、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岩土体力学参数主要引自《新邵县资江二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及涟源幅、邵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一)土体类 1、双层结构土体

为冲积层,主要分布于绕城线(K41+500~K49+180)以南资江及其南岸,上部为粉质粘土、含砾粘土,稍湿,硬塑,压缩系数0.15~0.30MPa-1,属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

下部为粉细砂、砾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300 kPa。 2、单层结构土体

零星分布于山(丘)坡及冲沟附近,分布极不连续,厚度不稳定,一般0.5~3.0m,为残坡积层,稍湿,可塑~硬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 kPa左右。

(二)岩体

1、较坚硬~坚硬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岩性综合体

由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地层组成,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分布于绕城线(K43+500~K45+180)外以西地段,地表浅部岩溶发育,易形成岩溶洼地、漏斗,人为大量集中排水易产生岩溶塌陷。新鲜基岩的和单轴抗压强度

14

55~80MPa。

2、较坚硬~坚硬巨厚层状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岩性综合性

由灰炭系中统黄龙组地层组成,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广泛分布于绕城线附近,绕城线(K41+500~K45+180)全线位于该岩体内,岩层倾角30°~40°,上官冲南东倾向320°左右,上官冲以南拟建线路以西倾向200°左右。地表浅部岩溶发育,多处见岩溶石山地貌,据资江二桥工程勘察资料,岩溶发育,主要为溶洞,洞高0.5~2.0m,岩溶率(水平面钻孔见溶率)29.4%,地面有1~5m厚残积土层覆盖,人类工程活动地面加载或大量抽排地下水,均可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新鲜基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50.1~110MPa。

3、较坚硬~较软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粉砂岩岩性综合体

由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孟公坳段地层组成,岩性为泥质灰岩下部夹粉砂岩,分布于绕城线汤仁桥(K41+500)以西,泥质灰岩溶不发育,风化层厚度5~10m,新鲜基岩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55MPa。粉砂岩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0~35MPa。

4、较坚硬~较软薄~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岩性综合性

由石炭系下统岩关阶邵东段地层组成,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仅出露于绕城线路段外北西角,风化层厚度1~20m,新鲜基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0~50MPa。

5、坚硬~较坚硬薄~厚层状灰岩、瘤状灰岩、页岩夹泥灰岩岩性综合体 由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灰岩段地层组成,分布于扩建路段K17+300~K17+404及其南东地段,岩性中上部为灰岩、瘤状灰岩,底部为页岩夹泥灰岩,灰岩含泥及白云质较高据区域资料岩溶不发育,岩石饱和单轴坑压强度350~80MPa。

6、较坚硬~较软薄~中厚层状泥灰岩、粉砂岩、砂岩页岩岩性综合体

由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地层组成,岩性为泥灰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分布于矿建路段K5+16.0桩号以北地段,构成路基持力层,据本次调查,岩层风化厚度1~20m,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5~50MPa。

15

据D01调查点对岩石节理裂隙统计,岩石线裂隙率11~13条/m,主要发育120°<85°、170°<70°、60°<55°三组裂隙,裂缝宽0.2~1mm,多为泥质半~全充填。

7、坚硬中厚~巨厚层状稳晶质灰岩、隐晶质白云质灰岩岩性综合体

由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地层组成,岩性为隐晶质灰岩、隐晶质白云质灰岩,底部留夹页岩,分布于扩建线路K6+200~K17+300的大部分路段及其以东地区,岩溶中等发育,主要有岩溶洼地、漏斗、溶洞等,人类工程活动地面加载或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均可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地表多有1~3m残积土覆盖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0~110MPa。

8、较坚硬~坚硬中厚~巨厚层状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夹石英砂砾岩岩性综合体

由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地层组成,岩性上部为砂岩、粉砂岩,下部为巨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石砂砾岩,风化带厚度一般10~30m,最大可达50m(据1/2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85MPa。

(三)岩溶发育情况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岩及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灰岩、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灰岩岩溶发育,据钻孔揭露,可见溶洞、溶沟等,溶洞高0.5~2.0m,钻孔平面见岩溶率29.4%,且由于地表多有1~5m残积粉质粘土覆盖,地面加载或大量集中抽排地下水,易产生岩溶地面塌陷。

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隐晶质灰岩,由于含泥较高,岩溶中等发育,主要以溶洞、溶蚀凹槽为主,局部发育溶洞其规模较小,连通性一般较差。

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泥灰岩及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孟公坳组泥灰岩,岩溶不发育。 (四)结构面及风化特征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富水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