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环办函〔2005〕168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粤环办函〔2005〕168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16f102bed5b9f3f90f1c0b

程及有关参数。该成果获得国家环保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1992~199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金中等开展了“厌氧-好氧-生物炭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示范工程研究”。本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A-0-C工艺中的A段,不仅是废水处理单元,还是一个前臵式污泥消化器的观点。主要技术指标:每吨水处理电耗小于1度电,无剩余污泥外排。在佛山市建立一个日处理量为4500吨的厌氧—好氧一生物炭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示范工程。

1996~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隋军等研制开发了“超高负荷射流曝气压力反应器”。本研究基于实验数据课题对射流器设计理论和方法,压力反应器气液平衡,过滤器特性等污水处理单元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推导出本工艺的动力学方程式,完成了实用工程的示范设计工作。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胡勇有等承担了“生物絮凝剂的研制”课题,该课题从活性污泥中筛选不同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各因素的条件,如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初始pH、温度等因素对絮凝剂产生菌产絮凝剂的影响。各菌株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组分主要表现在去菌细胞上清液中,即确定所产絮凝剂均为胞外产物。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发酵罐扩大培养后,仍然显示了良好的絮凝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7~2000年,广东工业大学陈敏等完成了“缺氧~序列活性污泥新技术处理有毒有机废水的开发研究”。该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筛选高效优势菌混合菌投加到系统中,并将缺氧与序列式活性污泥法串联,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生化性,为后面的SBR段处理提供有利的

条件。本课题的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研究成果已经在珠海联邦制药厂投产使用,效果明显,降低了处理成本和处理周期。对于焦化废水的研究,与韶关钢铁集团公司合作,现场实验处理效果比现有工艺明显提高。由于焦化行业属于污染大户,废水毒性大,在外排水方面达标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制药行业、焦化行业、造纸行业及其它产生有毒有机废水的行业。

1997~2000年,广东省环境工程装备总公司承担了双/三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研究项目。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方面,研制开发了氧化沟转刷设备、刮泥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在工艺参数研究方面,考察了在不同BOD/TN比值下的脱氮除磷效果,确定了达到最佳工艺效果时的各项工艺参数。

1998~2000年,中山大学朱锡海等完成了“高浓度有毒且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完成了甲醛等多种纯物质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的研究,设计了实验室试验研究及处理工业废水的装臵(氧化絮凝复合床装臵,简称OFR)。本项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研制出组分和结构独特的颗粒电极材料,且价格低谦且无毒,已成功地用于处理工业有机废水。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未见有同样水处理技术的报道,在同类物理化学水处理技术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其它

1980~1982年,广东省化工研究所刘启达等与台山化工厂用废硫酸、绿矾、铁屑和软锰矿全湿法制取硫酸锰获得成功。

1982年,国营卫国机械厂王秋深等首先在国内研究出铜和铜合金的无铬清洗钝化法,改变了用铬酐(CrO3)清洗钝化的传统方法。

1983年,广东肇庆化工研究所张平等研究成功洗剂型水剂ZH型低泡常温金属净洗剂,可替代汽油、煤油、柴油、松节油、三氯乙烯、丙酮、碱液等作清洗剂,成为国家经委和广东省重点推广的新技术项目。同年,广东工学院曾达、乐昌冶炼厂阎星奎等研究成功用湿法氯化法由辉锑矿直接制取锑白(三氧化二锑),金属回收率达94—95%,硫回收率大于84%,产品纯度大于99.5%,优于通用的火法生产工艺,属国内首创。

1984年,广州电器科研所梁麟趾、党学政在DE型无氰镀锌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制出DE~81添加剂,可代替氰化镀锌,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达到国际同类工艺技术的先进水平。80年代中后期,该所陈鼎孙等在低铬电镀研究中获得新的进展,镀铬溶液由常规镀液铬酐浓度250~300克/升降低至70~150克/升,节省铬酐耗量40~50%,污水中六价铬减少40~50%,该项目开发的LC~1低浓度镀铬添加剂,可取代进口产品。该所吴一飞等研究“槽边循环化学漂洗法处理镀锌钝化含铬废水自控装臵”,获得成功,可使工件所带出的六价铬等污染物能在漂洗槽及化学漂贮槽内获得还原沉淀处理。这一时期,广东啤酒行业还采用快速发酵、套用节水等技术,使每吨啤酒生产耗水量下降50%以上,同时还大幅度降低外排废水生化耗氧量的浓度。纺织印染行业则普遍推广高温高压染色技术,使煮漂同步、浆染合一,不仅可减少用水量,且残留在废水中的染料可减少一半左右。纤维板生产企业采用无胶或低胶工艺,消除了传统工艺粘合剂浓缩过程含胶废水的污染。中药制药待业普遍采用高工效真空浓缩和多功能提取罐,外排废水生化耗氧量可减少95%以上。

1984年,梅县大雅化工厂研究成功用造纸热液制取碳酸锰新方法。 1987年,广州造纸厂用白水多盘回收机回收一抄白水,年回收纸浆

1386吨,废水中化学耗氧量去除1004吨/年,生化耗氧量去除196吨/年。1986~1988年,该厂用废液蒸发浓缩,喷雾干燥工艺,年回收木质碳酸钙2000吨,废水中去除化学耗氧量1800吨/年。

1990~2000年,华南理工大学黄岳山等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究开发出一种环保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J~138系列无公害化学镀镍液”,并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所开发的化学镀镍液具有装载量大、稳定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实现清洁生产。经专家委员会鉴定,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1979~1988年,广州空军后勤部郭岳长研究柴油(汽)油发电机组微声排气装臵,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装臵属无损耗快畅微声排气型,结构简单,将排气口部排出的废气,导入密闭的减压室,再经烟窗抽飘作用,达到降低噪声目的。费用不高于电机房总造价的1~2%,便于管理,基本不需维修。在军内外36个单位总功率13420千瓦的56台发电机组上配套使用,比老式消声器可降低43分贝(A)。

1985~1986年,广州机器木型厂研究设计的M1~D型低噪声木工带锯机床,比同类机床降低10分贝(A)。阳江玻璃厂以机电部四院和北京市劳保所为技术依托,研制生产超低噪声玻璃钢冷却塔,在距塔12米测试点,噪声值可低至46~48分贝(A),无需做噪声治理,已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亚运村安装使用,被评为省、部优产品。

1987年,汕头大学物理系应用声学实验室将柴油机排气经小孔喷注消声器和两次扩容,再经活炭净化进入阻性消声器,治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