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奂生上城-教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7.陈奂生上城-教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19e3bea45177232e60a20f

7.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的: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

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

)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

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书课题) 二. 作家简介: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

《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

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

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5. 与闰土、阿q相比,说出陈奂生和他们的异同。 四. 讨论,明确: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场开放了\、农民\囤里有米、橱里有衣\的时候,物质生活改善了。卖

油绳的目的是\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

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可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对着别人,\实在是无可说\,什么也说

不好,一说

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过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

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2.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

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的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

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

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想得开,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

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起来了,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quot;。 3.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

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

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块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

一个农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

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事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

了吗?自己的梦想不是实现了吗?于是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仅仅花了

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接着\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

了家门\。 4. 在以上的分析上,三个部分的小标题水到渠成: 上县城 寻求新生活 卖油绳 病困火车站 遇书记 梦圆招待所 5. 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

型时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有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

患得患失和

封建等级的观念。(根据交钱后再进招待所房间和炫耀坐书记车的心理描写) 与闰土、阿q相比: 异:闰土、阿q更多地表现了落后、愚昧而麻木的一面;陈奂生则 更多地感受到新生活的气息,有着忠

实而进步的一面。 同:难以摆脱因袭的重负。 五. 归纳总结: 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体现了借鉴和创新,借鉴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过对人物的 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可说

是\土洋结合\。 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

尬、苦恼而慨叹。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

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

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

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不懈的努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