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文综(二)历史(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文综(二)历史(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3cea6c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8

44国代表在白宫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随后,联合国的第一个专门组织、酝酿已久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终于先于联合国主体而诞生。

——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作用。(6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夕卜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梁启超是极少数理解近代中国外债问题的晚清政治人物之一。1898年,他怒斥列强争当债权国以达到无形瓜分中国之目的,认为借债兴业的张之同、盛宣怀等 人都是误国之臣,激烈抨击清廷向比利时银团借款修筑芦汉铁路的举措将使“中国多开一铁路,即多一亡国之引线”。梁启超流亡日本后,对外债问题的认识有所变化。在1904年所著《中国国债史》中承认积贫积弱的中国大举外债实属无奈之举,如不借债早已亡国。只要政府财政基础稳固,管理运用适宜,外资不仅不会病国,反 而是“利多而害少”,可以“利用他国母财,以殖吾产而兴吾业”。他主张在完成宪政改革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政府举借外债以壮大国有资本,从而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余治国《梁启超经济民族主义外债观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在外债问题上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初梁启超的外债观。(5分)

文科综合(二)

24. C【解析】抓住材料中“家邦”“父兄昆弟”的信息, 表明西周时的政治结构是家国同治,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5. C【解析】材料中君王从不祭祀孔子到以最高规格 祭祀孔子,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于巩固统治是有利的, 故C项正确。材料中秦始皇率儒生博士封禅泰山显 示已受到儒学影响,故A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D项深人人心一说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26.C【解析】表格中史料反映出社会资本财富巨大, 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解释材料中的现 象,A、B两项错误;D项与宋代财政积贫史实不符。

27. A【解析】明清之际随着早期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士大夫 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故A项 正确。B项“广泛传播”与史实不符;C项“批判继 承”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成为社会思潮”与史实不符。

28.A【解析】材料中时间信息是关键,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了应对危机,清政府允许地方就地筹饷以备军需,这对原有的中央集权的财政转运体系是巨大的冲击,故A 项正确。B项增强地方自治能力与史实不符;“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不是对外战争,C项错误;允 许地方就地筹饷对中央财政产生冲击,没有解决危机,D项 。

29. B【解析】材料中民国政府奖励发明制造目的在于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A项吸收外来资本没有在材料中体现;C项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主要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D项为客观作用,并非主观意图。

30. D【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延安时期和《减租会》信息,图中地主正与农民理论,这表明当时边区 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广泛宣 传,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夺取土地,土地政策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故D项正确。A项中“土地革命” 与抗战时期的政策不符;B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31.A【解析】材料中“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意在打破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B项属于方法,而不是目的;明确市场经济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中共十四大后,排除C、D两项。 32. B【解析】材料中外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案件时会综合各国法律并根据需要形成仅适用于该案件的实体法,说明法官审理案件时能够根据现实需要灵活处理,表明罗马法具有实用性特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了罗马法的成熟,A项错误;罗马法依赖于法官解读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对后世的影响 深远在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错误。

33.D【解析】材料中强调彼特拉克的信徒们对他们的儿子进行人文主义课程教育,但对其他人并无很 大影响,表明文艺复兴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故D 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

34. 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从其他工业国进口的工业品增长明显,说明英国并不限制他国工业品 的输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 项正确。A项多边贸易体系在20世纪初还未建立; C项“世界各国”明显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35. C【解析】材料表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本次联合国成员国围绕降额问题的斗争,成为国际政?台舞台上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的缩影,故C项正确。A项 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中美苏对抗矛盾;B项与材料无关;D项团结一致反美与史实不符,中苏关系破裂, 没有投反对票。

41.(1)内容:采集研究中医本草;介绍研究中医技术与理论;翻译中医文献典籍。(6分) 特点:传播载体以西方人士为主;从试图西化中医转向尊重中医传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范围不断扩大。(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由疑虑抗拒到认可接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借用西医改良中医到主张用西医取代

中 医。(6分)

评价:丰富了中国近代医学;促进西方文化的传播;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医疗制度的建立 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人生活方式的进步。(5分)出现了否定传统医学的过 激理论,不利于传统医学的发展。(2分) 42.示例一.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2分)

阐述.16—18世纪,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和农业革命、圈地运动、早期手工工场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 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此后工业革命 的成果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影响到整个世界,推动了世界现代化。18世纪后期的法国大革命,将启蒙思想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由法国传播到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法治化。所以说,双元革命共同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10分) 示例二.

论题: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内涵。(2分)

阐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发展遭遇重大危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各 种社会矛盾激化。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 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模式,即集中一切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使苏 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 必要的物质基础,也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提供 了历史经验和教训。(10分)

45. (1)特点.将多种赋役合并征收;赋役货币化;赋役征收逐渐以田亩为主;限于部分地区。(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意义.保障了国家赋役的征收;减轻了民众的赋 役负担;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赋役改革提 供了借鉴。(9分)

46. (1)背景:二战带来的巨大战争创伤;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英两国的提议。(9分) (2)作用:促进了战争受害国经济的恢复;挽救了大量难民;发展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二战后的 和平与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47. (1)变化:由认为外债导致亡国到主张有条件地利 用夕卜债;认识从消极转向积极;对外债的认识逐渐客观理性。(6分)

成因:个人视野逐渐开阔;清末新政的开展。(4分)

(2)评价:体现出爱国‘性和进步性;因民族不独立, 不可能实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