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bad518ad02de80d5d8403d

1、怎样全面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比较强调知识与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课标予以着重强调,意在提醒我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的、技能那样比较容易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够扎实。但我们要防止矫枉过正,事实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三者不可偏废。

2、“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谈谈你对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理解?

一是要做到全程评价,不能只抓期中、期末更要重视对平时教学情况的考查。二是要做到全面评价。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不仅采取书面的形式,还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练笔和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评价;不能只重视阅读与习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是注重评价手段,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3、试比较发展性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有何不同?

(1)目的不同:传统评价:过度注重选拔和甄别,发展性评价: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2)内容不同:传统评价:重视书面知识,重视评价结果,发展性评价:重视综合素养,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3)方法不同:传统评价:重量化分数轻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4)主体不同:传统评价:单一的教师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3、“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看,学习拼音的难度是降低了,时间也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学生要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帮助识字,说好普通话。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因此,要增强孩子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适当的抄写,默写还是必要的。 4、小学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各是什么?请你分析这三个学段朗读目标的异同。

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的朗读目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朗读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个学段朗读目标相同的是都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的是不同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不同。第一学段只要求“学习”不要求“会用”,

13

更不要求“能用”。第二学段则要求“会用”但不要求成为一种能力,不要求能很熟练地运用。而第三学段,则是最高的要求,能用,指已经成为了一种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并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这样规定,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不同年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5、什么是阅读教学?谈谈你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是有区别的。听说训练常常是单方面的,重在“倾听”,主要是能听清内容并抓住要点复述出来,多以“独白”的形式存在。而口语交际重在用口语进行“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听说双方言语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言语实践活动, 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情境性和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与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7、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

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8、怎样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P147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是为了选择并组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发挥它们的最佳效果,获得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从这个角度说,教学的确是有“法”的。这个“法”指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某种或某些教学方法。但是,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在它的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某种或某些确定的教学方法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教无定法”。这个“法”,指的是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它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它不能确定、也无法确定;它不可能相同,也无法相同,故称“教学无法”。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时,上述的种种因素都要考虑到。如此,才有可能达到“贵在得法”,才能选择并整合成最佳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9、传统语文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作举例阐述。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①、评价功能失调:过度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评价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如: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目的是检测教学进程,促进师生发展,由于过度注重甄别选拔的传统评价,颠倒了评价与教学的关系,把考试异化成目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分数转,背离了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②、评价内容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视综合素质,

14

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生主体本身,知识的掌握成为衡量教学的唯一尺度。传统教学评价的重心,过分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评价者的进步状况与努力程度。知识本位使教学评价误入歧途,导致高分低能,呆读死记。③、评价方式单一:重量化分数,轻质性评价。传统教学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手段,教师的教育质量也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是书面考试和成绩量化,而忽视了书面考试以外的面试、听力、口头表达测试,实际活动测试等多种质性评价方法。④、评价对象地位被动,评价双方关系紧张对立。教学评价未能看到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割裂了教与学的完整统一性。对学生的评价,民主很少,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评价的价值。

10、《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行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像观察、审题、构思、选材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改写、扩写、仿写、续写等拓展性练习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匠心独运的指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上顾课标,又要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11、“教师即研究者”,试述你对这一提法的认识。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它不是为了写成报告或论文发表,也不是为了构建或填补某种理论。教师研究的立足点,首先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切合自身特点的、呈现教育教学原生态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为主。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领悟到的理论,在反思中形成的思想,才真正有用。“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发现的东西最有价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2、你认为当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课程标准,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13、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

15

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14、为什么强调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P239

第一,从内容入手是由写作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学生的习作,人们的应用写作,还是作家的文艺创作,都首先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材料,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作者的写作动机,表达欲望。第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中内容决定形式,对形式起主导、统率的作用。第三,把注意力放在习作的实践与体验上而不是“技巧”上。 15、怎样理解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P247

语文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项子能力。从能力的运用看,以听、说为核心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语文学习的始末。学生必须通过“听”接受理解,通过“说”来表达和发问。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在语文知识的信息交流中,学生的“听”、“读”都是对信息的吸收和内化,“说”和“写”都是表达。但科学实验表明,人获取知识,一般听占45%,说占35%,读和写却只占16%和9%;单独靠“读”获取信息的存储率只有35%,而视听并用,信息存储率则可达65%。同样说、写嗾使表达, 但“写”的信息传递时效比“说”差得多。因此说,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1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师:乌鸦非常聪明很善于动脑子,同学们平常遇到问题也要认真思考。(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老师,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此语一出,教室一片哗然)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

(教室里静得出奇,其他同学都看着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师:(有些生气地说)石子怎么会把水淹没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不要乱说,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知道了吗?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