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caa0a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d8

其次,黄老师身体力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案例中,当小伟一字不差背诵完, 黄老师给予了他积极肯定的评价,肯定了小伟的学习过程,并有利于促进小伟的发展,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

再次,黄老师持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学生观,并恪守师德要求。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黄老师并没有因为小伟的智力问题歧视他,而是积极乐观地鼓励他、帮助他;黄老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也做到了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健康的氛围。

(2)教师应如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I0 分) 【参考答案】:

(2)作为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②掌握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③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

④积极引导班级其他普通儿童正确看待,为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营造健康的环境。

25、材料:

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 (1)请你回家后把小白免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里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问题:

(1)结合材料, 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10分) 【参考答案】:

林老师的作业无疑是成功的,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效果显著。

首先,作业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作业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容易让学生接受,积极参与。林老师让学生将课文关键内容,课后以讲趣事的方式转述给他人,形式简单,参与度高,无形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具有一定得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老师以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课下积极探索,与家人一起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答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 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无效。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努:

(1)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10分) 【参考答案】:

这篇讲读课文,依次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往_上爬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这样的文章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3)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写连续性观察日志(20分)

【参考答案】:

课题:《观察植物(绿萝)生长过程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依据重要特征记录,呈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2.通过比较不同植株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3.知道事物的特征可以反映事物,也就要学会利用特征来认识事物。 4.爱护植物,懂得利用植物的美化和环保作用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利用特征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植物生长中的问题,并通过比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绿萝的幼苗移植到了各位同学装水的玻璃器皿中。通过近几天的观察,现在你们的绿萝生长情况怎么样呢?大家互相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在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下导入新课。 (2)课堂交流

提问:在绿萝生长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主要的阶段呢?我们培育绿萝的时候都做了记录。现在,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找出绿萝生长主要经历了哪些时期或阶段?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月确:先长茎,再长叶,茎叶交替生长;茎会越来越粗,叶子会又嫩绿变成深绿。提问:怎么使绿萝长得更快呢?要求: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将其分条总结下来。

提问: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植物长得好,有的学生的植物长得不好呢? 要求:全班讨论。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将其分条总结下来。

总结:经过同学们的种植,已经感觉到了种植是- - 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3)作业布置:让学生将自己的培育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写清楚生长过程和培育感受。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整理房间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分类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10分) 【参考答案】:

(1)分类思想,就是把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千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研究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分类思想的实质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类单元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分类思想,-方面是-般物体的分类,如柜台上的商品、文具等;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分类,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数的认识和运算等。

第二,在三大模块知识的教学中注意经常性地渗透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数的分类。

第三,注意从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渗透分类思想,如排列组合、概率的计算、抽屉原理等问题经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

第四,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丰富多彩,很多时候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从而有利于分析数据和综合地做出推断。

第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不要为了分类而分类。如对商品和物品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选购,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类,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理解知识、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2)如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

《整理房间》是小学数学-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掌握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