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e286c4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8

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 已) (佩 折)________服 (竟 竞)________然 倒(像 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 (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上面的人物是“_______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_______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答案】 (1)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 (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

(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

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 (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

(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 闻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________着交通沟的胸墙________着,一手________着火柴盒,________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________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 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chòu còu)到我的耳边轻轻的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lèng lèn),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2)选出文中括号内运用恰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含近义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坐 倚 夹 划 拿

这会儿,他正________着交通沟的胸墙________着,一手________着火柴盒,________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________着火柴。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________。

(5)“多好啊!”能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chòu;lèng (2)著名;注视

(3)多姿多彩;百发百中;自由自在;胡言乱语;呼风唤雨;争分夺秒 (4)倚;坐;拿;夹;划;郝副营长对这次战斗的胜利充满信心。 (5)饱含着他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著名:强调显著、突出,常用于形容人物、城市、著作、战役等。一般是:著名的某某。闻名:强调广为人知,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常与“举世”构成固定词组“举世闻名”。一般是:某某举世闻名;某某闻名于世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chòu;lèng (2)著名;注视

(3)多姿多彩、百发百中、自由自在、胡言乱语、呼风唤雨、争分夺秒 (4)倚、坐、拿、夹、划、郝副营长对这次战斗的胜利充满信心。 (5)饱含着他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