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坏血酸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抗坏血酸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f9a5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e

资料 三

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

资料三 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3.1

申请扩大使用范围的背景说明

油脂作为人类三大营养素之一,不仅是是人体中脂肪和热量的主要来源,并且能为人类提供一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磷脂、甾醇,以及含多个双键的必需脂肪酸,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同时赋予食品良好的口感和风味。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

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无论是油脂还是富含油脂的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及使用过程中受到光、热、金属等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导致酸败,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降低营养价值,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级氧化产物。因此预防油脂氧化是食品生产企业十分重要的工作。

常温下,油脂氧化最主要的途径是自动氧化(autoxidation)。自动氧化过程从自由基的生成开始,之后发生自动催化的链式反应(如下所示)。光照、脂肪氧化酶、金属离子等物质的存在都会催化自由基的产生。

链引发:RH+X·? R·+XH

RH+ 1O2? R·+HOO·

光、热、一些光敏物质、电离辐射、脂氧酶、过渡金属和金属蛋白是链引发的催化剂。

链增长:R·+3O2? ROO·

ROO·+ RH? ROOH+ R· ROOH? RO·+·OH 2ROOH? RO·+ ROO·+H2O RO·+ RH? R·+ ROH ·OH+ RH? R·+ H2O 链终止:ROO·+ ROO·?ROOR+O2 ROO·+ R·? ROOR R·+ R·?R-R RO·+ RO·? ROOR R·+ RO·? ROR

在此链式反应中,RH代表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油脂氧化严重影响食品感官风味,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并且产生有害物质。可通过减少或去除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金属离子、光照等催化因素降低油脂和食品的氧化速率。也可通过降低体系内的空气的含量或加入氧气清除剂抑制氧化。然而,通常情况下要想去除体系中所有的催化因素非常困难。相比之下,加入抗氧化剂无需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不会影响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是一种相对经济方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逐渐变得普及,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食品和油脂中用于抑制氧化。

目前对于抗氧化剂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4类。

(1) 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天然存在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如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天然维生素C等)与合成抗氧化剂(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如BHA、BHT、TBHQ等)。

(2)按照抗氧化机制可以分为主抗氧化剂(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从而阻断自由基链锁反应,又可细分为提供氢原子型,提供电子型,与自由基结合型。抗坏血酸可直接提供氢原子给到自由基)和次抗氧化剂(不直接作用于自由基,但可对其它氧化促进因素产生作用,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单线态氧猝灭剂,主抗氧化剂再生剂-抗坏血酸可通过该机制发挥作用,过氧化物分解剂-抗坏血酸可通过该机制发挥作用,紫外光吸收剂等)。

(3)按照分子结构可以分为酚类、醌类、芳香胺类、有机酸类、多不饱和碳氢类、硫醇类、多极性集团类等。

(4)按照溶解性可以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通过工艺及配方的调整(非化学改性)可以改变抗氧化剂的溶解性或分散性。

不同抗氧化剂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协同、相抗、及叠加。其中协同作用指的是当两种抗氧化剂并用,其抗氧化效果大于两者的加和时,则称这两种抗氧化剂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抗氧化剂间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最典型的例子是VE与VC。1962年,Tappel率先开展了VE与VC间协同作用的研究,并提出了VC 再生VE的观点,随后这个结论被Paker和Niki等证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于对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如BHA、BHT、TBHQ等安全性的顾虑,使得寻求和使用更天然、高效、低毒的抗氧化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目前在油脂中批准使用的抗氧化剂及其分类

表1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中所用抗氧化剂种类 02.01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 食品名称描述 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无水黄油,无水乳脂。 最大使用添加剂 功能 CNS号 INS号 备注 量/(g/kg) 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茶多酚棕榈酸酯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抗氧化剂 0.4 04.005 —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抗氧化剂 0.6 04.021 — 抗氧化剂 0.2 04.001 320 抗氧化剂 0.2 04.002 321 甘草抗氧化物 抗氧化剂 0.2 04.008 — 以甘草酸计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没食子酸丙酯(PG) 羟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抗氧化剂 0.2 04.011 304 抗氧化剂 0.1 04.003 310 抗氧化剂 0.5 00.017 387 抗氧化剂 0.2 04.007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