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物理填空题汇编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1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物理填空题汇编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2b3ae0bb4cf7ec4afed038

(2)“渣土车”的总重力:G=mg=12×10kg×10N/kg=1.2×10N, 因为“渣土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所以“渣土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等于“渣土车”的总重力,即5F=G=1.2×10N; 22“渣土车”车轮的总面积:S=0.02m×6=0.12m, 由P=得:F=PS, 则“渣土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F=PS=7×10 Pa×0.12m=8.4×10N. 54故答案为 (1)0.1;(2)1.2×10,8.4×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三个公式的了解和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计算、压强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前一定要先分析题意,搞清楚应用哪两个物理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50.(3分)某中学生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为200cm.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500

4

N(g取10N/kg),压强是 1.25×10 Pa.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人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人的重力;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还知道每只鞋底与地面355242

接触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出他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人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此时F=G=500N,s=200×2×104m2=4×102m2. ﹣﹣他对地面的压强P==4=1.25×10Pa. 4故答案为:500;1.25×10.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压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2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还要注意此时给出的200cm是每只脚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不要把它当成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 51.(3分)(2011?南京)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A、pB和pC.(ρ酒精=0.8×10 kg/m)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pB<pA<pC ;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倒出适量水(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写出一种即可).

3

3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因此要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就要从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两方面考虑. 减小C点的压强,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只能从液体的深度考虑去减小液体压强. 解答: 解:(1)AB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处的深度大于B所处的深度,所以pA>pB;AC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甲中的液体为酒精,乙的液体为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C点的压强大于A点的压强,故pA<pC.所以三点的压强关系为:pB<pA<pC. (2)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所以要减小C的压强,就只能减小该位置的水的深度,所以可以向外倒出适量的水,以减小水的深度. 故答案为:(1)pB<pA<pC; 37

(2)向外倒出适量的水. 点评: 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比较一般运用一下思路:在深度相同时,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在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者深度的大小关系. 52.(3分)如图所示,在瓶的a、b两处各扎一个小孔,并将孔封住.在瓶中注满水,打开a、b两孔后观察到图示的情况,这说明:水对容器的 侧壁 有压强;液体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 解: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盛水的容器侧壁有压强; 由图可知,b孔喷出的水柱比a孔喷出的水柱射的更远,说明b孔处受到水的压强大,而b孔的深度比a孔更深,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是:侧壁;深度. 点评: 该题以课本上一小实验为背景,考查深度内部压强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53.(3分)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 高度差 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 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 方向 无关.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解答此题用到下列知识: (1)采用转换法,通过U形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 (2)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解答: 解:(1)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2)比较①②可以发现:液体都是水,②中橡皮膜所处的深度更深,左右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3)比较③④可以发现:橡皮膜所处深度相同,但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结果液面高度差更大; (4)②③中橡皮膜深度相同,但朝向不同,但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压强相等. 故答案是:(1)高度差;(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38

压强越大;(4)方向. 点评: 该探究实验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难度一般. 54.(3分)(2011?无锡)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 大气压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 增大 .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 蜡烛的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从这里入手,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 利用水柱高度的变化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即可得到水柱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 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增大. 故答案为:大气压;增大. 点评: 明确蜡烛燃烧造成杯内气压降低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各种对大气压利用的实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如何减小的内部气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5.(3分)(2011?徐州)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

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m.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

4

质量为3.2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 32 N(g取10N/kg),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8×10 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小 .

﹣42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使吸盘脱落的总重力恰好等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这一点比较好理解.用这一压力除以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就可以求出此时的大气压强值了.不过吸盘内的空气很难完全被排出,拉动过程中的形变、接触面有可能带有杂质等因素都会使拉力变小,这样大气压的测量值也会相应偏小. 解答: 解: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F=G=mg=3.2kg×10N/kg=32N; 大气压的测量值 p===8×10Pa; 4如果空气不能完全排出,使用较小的拉力便可将其拉下,拉力小了测得的压强也会偏小. 4故答案为:32,8×10,小. 点评: 这是一个较简便实用的测大气压值的方法,把握好实验的原理运用我们学过的压强公式就可以轻松得出结果.不过要注意这个结果可不会太准,一般会偏小的. 39

56.(3分)(2011?盐城)小华用牙膏探究物体的沉与浮.如图所示,牙膏悬浮在水中,牙膏所受浮力 等于 (小于/等于/大于)重力.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牙膏将 上浮 (上浮/下沉).如果不加食盐,将牙膏内部分空气排出,再次放入水中后,牙膏将 下沉 (上浮/下沉).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控制变量法;推理法. 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水中的物体,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下沉;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悬浮. 牙膏悬浮在水中,牙膏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使水的密度增大,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牙膏受到的浮力变大; 如果不加食盐,将牙膏内部分空气排出,使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牙膏受到的浮力变小. 据此分析是上浮还是下沉. 解答: 解:如图, ∵牙膏悬浮在水中,牙膏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F浮=G, 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使水的密度增大, ∵F浮=ρ水v排g,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牙膏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牙膏重, ∵F浮′>G, ∴牙膏将上浮; 如果不加食盐,将牙膏内部分空气排出,使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F浮=ρ水v排g,水的密度不变, ∴牙膏受到的浮力变小,小于牙膏重, ∵F浮′<G, ∴牙膏将下沉. 故答案为:等于,上浮,下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变化时,用好控制变量法. 57.(3分)(2011?无锡)如图所示是小华利用合金块、水等器材来探究浮力的实验情景.设计甲乙、丙所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的关系.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1 N,合金块的体积为 1×10 m,其密度为 3×10 kg/m.(g取10N/kg)

﹣4

333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密度的测量.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