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660a4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d5

范围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而言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特 性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相同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实例 H、O 11H、1H、7N、21414246C、12Mg不同 11H、1H、1H为H的同位素 23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符号 K L M N O P Q

层数 1 2 3 4 5 6 7

(2)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①能量最低原理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K层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2个③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④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32个

(3)熟练掌握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专题二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㈠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2NaCl+2H2O

2Cl+2H2O

2NaOH(阴极)+H2↑(阴极)+Cl2↑(阳极) 2OH+H2↑+Cl2↑

2.实验室制法(1)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MnO2+4H+2ClMn+Cl2↑+2H2O

(2)装置:固体+液体气体

(3)除杂:常用饱和食盐水(或水)除氯化氢;用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NaCl+NaClO+H2O

---

Cl2+2OHCl+ClO+H2O (6)检验:可以观察颜色,也可采用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现象变蓝(2KI+Cl2I2+2KCl),或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㈡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2)。

注意:闻氯气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2Fe+3Cl2

2FeCl3

但在常温下,干燥的Cl2不与铁反应,故可用钢瓶贮存、运输液氯。 (2)Cl2与非金属反应:Cl2+H2

2HCl

现象:纯净的H2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生成。H2和Cl2混合后光照或点燃都会爆炸。 (3)氯气与水反应

氯气溶于水后可得到氯水(显淡黄绿色):Cl2+H2OHCl+HClO

+-

Cl2+H2OH+Cl+HClO

+--

①氯水中的微粒:分子有Cl2、H20、HClO,离子有H、Cl、ClO

②氯水显酸性,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颜色变浅或消失,其原因是: 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酸性增强。 ③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和弱酸性。 HClO的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

2HCl+O2↑;

HClO具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毒、病菌,常用氯气对游泳池进行消毒。 HClO具有弱酸性: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氯水要现用现配,不宜久置,暂时性保存要避光、密封。 (4)氯气与碱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上利用此反应制备漂白粉) 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 ②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工业漂白:Ca(ClO)2+2HCl=CaCl2+2HClO ③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

(5)氯气与溴化物、碘化物的反应: 1.Cl2+2KBr Br2+2KCl(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Cl2+2Br-Br2+2Cl- 2.Cl2+2KI I2+2KCl(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Cl2+2I- I2+2Cl-

--

3.Br2+2KI I2+2KBr(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Br2+2II2+2Br㈢溴、碘:

1、Br2: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密度大于水,保存时要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水封。 I2: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常用淀粉检验(变蓝)。

2、海水中提取溴方法:粗食盐母液→通氯气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Br2 海水中提取碘方法:海带灼烧→加水浸泡→过滤→通氯气氧化→萃取提纯→I2

---

3、Br、I检验:与Cl检验方法相同(试剂:AgNO3和硝酸溶液),只是沉淀颜色不同。 NaBr+AgNO3AgBr↓(淡黄色)+NaNO3; NaI+AgNO3AgI↓(黄色)+NaNO3 +-+-Ag+BrAgBr↓ ; Ag+IAgI↓ 4、AgBr用于胶卷感光材料,2AgBr

2Ag+Br2

AgI用于人工降雨,加碘食盐加入的是KIO3。 ㈣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⑴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⑵本质: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⑶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2.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⑴标变价⑵画双线桥(跨过“=”),箭头要指向同一元素⑶线桥上要标明\得到\、\失去\电子数目,且数目要相等。 3.主要规律:

⑴强弱规律: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⑵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目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 ⑶归中规律(化合价不交叉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 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⑷价态性质规律:最高价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且氧化和还原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为容易。

⑸先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的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先失电子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和应用

1、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密度小于水,熔点低(小于100℃),导电电热。 2、化学性质:很活泼,很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

(1)钠跟氧气、氯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常温 4Na+O2=2Na2O

点燃

点燃 2Na+O2 Na2O2(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 (2)钠跟水的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

+-2Na+2H2O=2NaOH+H2↑ 2Na+2H2O= 2Na+ 2OH+ H2↑ 700-800°C

(3)跟盐的反应 (熔融盐) TiCl4 + 4Na Ti+ 4NaCl(制钛、钽、铌、锆等金属)

2Na+CuSO4+2H2O = Cu(OH)2 ↓+Na2SO4 +H2↑(水溶液中)

2++

2Na+Cu+2H2O = Cu(OH)2 ↓+ 2Na + H2↑

3、钠的用途: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物理性质)。做还原剂冶炼金属。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穿透云雾,常用作道路和广场的照明(物理性质)。 4、钠的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2↑

其他:钠保存在煤油里。钠着火用沙土覆盖。过氧化钠可作漂白剂和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二、离子反应

1、能否导电的判断: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能导电的有:金属、石墨和电解质的水溶液及熔融的盐和熔融的强碱。

2、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强电解质:强酸(HCl、HBr、HI、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和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醋酸、碳酸、次氯酸、氢氟酸、氢硫酸、亚硫酸、磷酸)、弱碱(NH3·H2O难溶性的碱)、水。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关键是记住能改写成离子的有:强酸、强碱

俗名 水溶性 热稳定性 碳酸钠 纯碱或苏打 碳酸氢钠 小苏打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浅红) 稳定,受热难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CO3+H—+H CO3+H2—+H CO3 CO2↑+H2O —H 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NaHCO3+NaOH—-实质:HCO3+OHNa2CO3+H2O 2—H2O+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2+ 2- Ca+ CO3 CaCO3↓ Na2CO3+CO2+H2O2—CO3+H2O+CO22NaHCO3 —HCO3 与H2O和CO2的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发酵、医药(治疗胃酸)等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2+2—Ca+CO3主要用途 转化关系 CaCO3↓+2NaCl CaCO3↓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和可溶性的盐。 4、离子共存:(熟记酸碱盐溶解性: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盐除银和亚汞;硫酸钡、铅沉水中;碳酸盐大部分都不溶;溶碱只有钾、钠、钙、钡、氨。) 不能共存的有:

2+2-+-2+2-2+-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和SO4、Ag和Cl、Ca和CO3、Mg和OH等

+2--2--+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如H和C O 3,HCO3,SO3,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3+-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Fe和I等。

2+3+2+-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Fe、Cu、MnO4等离子,酸性(或

+-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等。

5、离子方程式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1、镁的提取:CaCO3

CaO+CO2↑ CaO+H2O=Ca(OH)2

Mg+Cl2↑

MgCl2+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2、镁的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小。 镁的化学性质 Mg+O2

2MgO,3Mg+N2

Mg3N2。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