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阅读教程 新湖中学 席晓影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威尼斯商人》阅读教程 新湖中学 席晓影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ab23b348d7c1c709a145a0

走了他父亲——夏洛克的金银财宝。这一情节的描写,有如火上加油,加深了夏洛克对基督教的仇恨以及对安东尼奥的报复心理。这便是剧本中的第三个故事情节——“情人私奔”的故事,这条新引出的线索一产生,就与第一条线索联系上了,并对第一条线索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杰西卡和罗兰佐逃到了象征光明和自由的贝尔蒙特,这就使第三条线索又与第二条线索发生了联系,剧本中的三条线索由此交错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展开,第一条线索又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安东尼奥的商船出事了,这就预示着到期不能还钱,不能还钱,到时就得按契约行事,这条主线在此危机加深、程度加重。同时,杰西卡带走了夏洛克的钱财,这就意味着夏洛克要利用此机会对安东尼奥进行疯狂地、残酷地报复。于是,主线急转直下,危机步步加深。然而,在这个时候,作者却又把读者带到了贝尔蒙特,浓重的气氛一下子又得到了缓和,绷紧的弦又得到了松弛。这样,第二条线索通过第二幕第一、七、九场的发展,在第三幕第二场中有了一个完满的结果:鲍西娅遵循父亲的遗愿,拿出了择婿的三个匣子:一个金匣、一个银匣、一个铅匣。那些贵族子弟前来求亲,看中的都是钱财和美色,他们选中的不是金匣就是银匣,结果,个个“落荒而逃”。惟独巴萨尼奥认为,黄金是“炫目”的,却是“米达斯王(弗里吉亚王,有触指成金,食物亦成金之功)的坚硬食物,我不要你”;白银是“惨白”的,同样是“人们手里来来去去的下贱奴才,我也不要你”;铅,虽然是“寒伧”的,“它的形状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它的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你吧!”最终结果是巴萨尼奥选中,真是天意,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大多数读者看来,作者似乎在逃避矛盾斗争,矛盾似乎到此可以解决了。其实不然,作者在第三幕第四场中又迅速而巧妙地把这条线索推到第一条线索的漩涡中。安东尼奥的船出事了,到期没有钱还,夏洛克已在威尼斯的法庭上就此事提起诉讼,要求法庭按契约行事,威尼斯法庭也已受理了此案,形势对安东尼奥非常不利。如果夏洛克在法庭上胜诉,安东尼奥就要按契约在靠近胸口的地方割下一磅肉,这样,安东尼奥的生命危在旦夕。可以说,第一条线索的发展在此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巴萨尼奥急忙赶往法庭要与安东尼奥见最后一面。与此同时,鲍西娅也装扮成律师前往法庭进行搭救。鲍西娅是一个博学细

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的人物,她是为拯救安东尼奥而来到法庭上的,她的出场改变了冲突双方力量的对比。实际上,她也成了夏洛克的对手。

第四幕是剧本的“高潮部分”,也是剧本的第四个故事情节——“法庭上的故事”。各种矛盾都聚集在威尼斯的法庭上,各种人物也都出现在这里,各种人物的性格也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示。第一、二条线索经过发展后,在此又交织在一起。各种人物以及各种矛盾,无论是经济的、民族的还是个人的矛盾,都在此构成了波澜壮阔的“高潮部分”。

夏洛克在鲍西娅出场前,拒绝公爵的调解和巴萨尼奥加倍偿还债务的请求,坚持照约执行对安东尼奥的处罚,以发泄他对安东尼奥“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夏洛克的报复即将得逞,公爵不得不去请培拉里奥——威尼斯城最有名、最有权威的律师——前来审理此案,但他因病不能来,这就给鲍西娅的出场提供了合适的时机。鲍西娅在关键时刻上场,采取欲擒故纵之法,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然后让夏洛克准备好称肉的天平,并且让夏洛克请一位外科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然而,夏洛克都拒绝了,他的拒绝实际上是在把自己推向低谷,他觉得自己的报复就要成功了:“一个但尼尔(犹太人著名士师)来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尔再世!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啊,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啊,聪明正直的法官!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夏洛克的每一次夸赞,都是在把自己引向死胡同,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就在夏洛克得意忘形、欲下毒手之时,情节到此陡然一转,鲍西娅宣布夏洛克只准割肉,不准出血,斤两不能相差一丝一毫,否则就要以命相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鲍西娅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性的报复行为。剧情由此急转直下,夏洛克进退无路,要求撤回对他不利的诉讼。但是,鲍西娅没有同意,并且根据威尼斯对谋害本城公民的异邦人的惩处规定,请求公爵没收夏洛克的财产。

夏洛克彻底败诉了,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的一半财产归安东尼奥所有,一半财产充公。他是个惜财如命之人,要了他的财产,纯粹是要了他的命。其结果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在“法庭斗争”这场戏里,两条线索、四个主要人物交织在一起,人物的主要性格在此得到了充分地展示,读者的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悬”到了极点,随剧情的进退而进退,剧情情节线索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各种矛盾冲突在此一起得到了解决。

通过法庭上的一番较量、斗争,鲍西娅最终击败了夏洛克,这样,主线中的矛盾冲突一解决,其他两条线索也迎刃而解。但是作者随即又以“索取戒指”为契机(这便是剧本中的第五个故事情节——“索取戒指”的故事),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以及他们与安东尼奥的关系上,把读者又带到了那个充满爱情与友谊、充满阳光和自由的世界——贝尔蒙特中,三条线索分开后在此又交错在一起了,形成了剧本“大团圆”的结局。这是剧本“结尾部分”第五幕中出现的情节,这种大开大合的艺术情节结构的安排,显示出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无怪乎马克思称其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这就是作品情节线索的安排。这三条错综复杂的线索中,第一、二条线索是作品的主线,是剧情的“中心”所在,第三条线索是副线,是第一、第二条线索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又穿插在第一、二条线索中。第一、二条线索既平行又交错,第三条线索穿插其问,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结构和谐流畅,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为后人掌握和运用故事情节结构树立了典范。也正如高尔基在《论剧本》中所说:“要学习写剧本,必须向这种文学形式的过去的无匹的大师们学习,最主要的向莎士比亚学习。”

9、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两个世界”

黄建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1]

摘要: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通过基督徒世界和犹太教徒世界、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矛盾的对立和冲突来揭示他对现实的不满,借贝尔蒙特来展现他对自由、平等和爱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改革不合理现实的渴望。通过这些“两个世界”之间的对比,莎士比亚批判现实,崇尚自由、平等和爱的人文主义思想得到深入的表现。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两个世界基督教男性世界理想世界

引言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约创作于1596—1597年,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细读剧本,不难发现,莎士比亚在场景安排上独具匠心,他让场景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这两个不同的地域交替转换,在这转换中我们发现剧作中存在着这样的“两个世界”:基督徒的世界和犹太教徒的世界、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贝尔蒙特的理想世界和威尼斯的现实世界。把握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对照,以及二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对理解整个剧作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一、 基督徒世界和犹太教徒世界的冲突

基督徒与犹太人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宿怨,基督徒一直认为是犹太人出卖了他们的主耶稣,犹太人是十恶不赦的恶魔,从中世纪开始,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成为统治势力后,犹太人便惨遭种种迫害,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被任意杀害,有的被诬陷为瘟疫、病毒的传播者,有的被作为杀牲来祭神。11世纪以后,伴随着意大利诸共和国的崛起,欧洲各地城市的普遍复兴,作为弱小的客民群体,犹太人无法与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西欧各国商人主要是意大利商人竞争,为了生计犹太人不得不转而从事放货业。只有通过放高利贷才能达到资本的积累,才能维持生活,因而,与其说是犹太人选择了放贷业,不如说是放贷业选择了犹太人。莎士比亚创作《威尼斯商人》的伊丽莎白时期反犹主义依然高涨,夏洛克作为一位生存在基督教世界里的犹太商人,他的形象正是中世纪犹太人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夏洛克就是整个犹太民族的缩影。莎土比亚通过夏洛克这个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犹太民族卑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他们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他们是异教徒,遭到基督教的排斥和仇视;他们是放贷者,虽然为社会所必需但却为人们所不齿。然而基督徒却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以商业资本家的态度反对他们放高利贷,一步步把他们逼往绝路。在第一幕第三场中,莎士比亚就向读者揭露了基督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压迫和凌辱,夏洛克说:

“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您曾把唾沫吐在我的胡子上,用您的脚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