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b144b6524de518964b7dba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 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 A 】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 D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 A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 A 】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 C 】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 D 】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 C 】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 C 】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 D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 C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 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

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 C 】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 B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20.人民币是 【 D 】 A. 实物货币 B. 代用货币 C. 金属货币 D. 信用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BCD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价值形式 E. 商品价值形式

2.货币充当一般等的价物的特征是 【 ABCE 】 A. 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 B. 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工具 C. 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D.必须是有形的物体 E. 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3.出自银行的货币其主要形态有 【 ABCDE 】 A. 现钞 B. 银行存款 C. 信用卡 D. 储值卡 E. 电子钱包 4.以货币流动性为主要依据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必须把握的原则是 【 AB 】

A. 现实性 B. 可测性 C. 真实性 D. 准确性 E.动态性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6.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 ABC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7.狭义货币包括 【 ABCD 】 A. 现金 B.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C.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D. 部队活期存款 E. 居民活期储蓄存款

8.广义货币包括 【 ABCDE 】 A. 现金 B.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C. 机关部队团体活期存款 D. 企业定期存款 E. 居民储蓄存款

9.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 ABCDE 】 A. 货币金属 B. 货币单位 C. 通货的铸造 D. 通货的发行与流通 E. 准备制度

★10.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形式有 【 ABC 】 A. 金币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金条本位制 E. 金两本位制

2

三、计算题

1.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单位:亿元 (一)各项存款 : 113650 企业存款: 38038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机关部队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330 (三)流通中现金: 2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 3910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0、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1.M0=现金=23894亿元

M1=M0+企业结算账户存款+机关、部队团体存款 =23894亿元+32356亿元+ 5759亿元 =62009亿元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62009亿元+63243亿元+5682亿元 =130934亿元 四、简述题

1.简述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价值形式。 2.简述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3.举例说明“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它是这样产生的: 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律上评价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律上评价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例如,金银的法定比例是1:15,而当市场上金银比价为1:16时,按法定比价,金币价值低估,银币价值高估,实际价值较高的金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银币成为劣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不断地从流通中取走金币,熔化成金块,再按1:16的比例换成银块,铸造成银币,然后在流通界按1:15的比率换成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以得到1份白银的利润,不断循环下去,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直到最后金币从流通界绝迹,银币充斥市场。 4.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3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是能兑换成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内容及其类型。(金融学专业要求)

(1)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2)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3)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有:国际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管理浮动汇率体系、区域货币一体化等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答题要点: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债务凭证。

(2)信用货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人民币也是信用货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信用关系。银行在提供货币时伴生一种信用关系,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人民币产生的程序和信用关系。我国人民币产生的程序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凭借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 第三,人民币的运动过程与信用关系。人民币的运动过程,无论是存款变现金,还是现金变存款,对银行来说都是债务形式的转变,对持有者来说都是债券形式的转变。

(3)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都是通过信用方式来实现的,它具备信用货币的特点。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信用是 【 D 】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货关系的总和 2.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C 】 A.国家信用 B.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 D.国际信用 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4.信用最基本特征是 【 C 】

A.平等的价值变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5.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形式是 【 A 】 A.赊销 B.按揭 C. 分期付款 D. 预付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