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b144b6524de518964b7dba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8.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 【 A 】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9.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 A 】 A.提高贷款利率B.降低贷款利率C.贷款利率升降不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0.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 B 】 A.提高贷款利率B.降低贷款利率C.贷款利率升降不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1.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时,意味着货币政策 【 B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有价证券时,意味着货币政策 【 A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3.在下列货币政策的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C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提高再贴现率C.降低再贴现率 D.央行卖出债券

14.下面属于直接信用工具的是 【 C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优惠利率 C.信用配额D.公开市场业务

15.下面不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D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优惠利率D.窗口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有 【 BCD 】 A.货币政策杠杆 B.货币政策工具 C.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D.货币政策目标 E.货币政策作用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通常有 【 ABCE 】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稳定货币 D.货币供应合理 E.国际收支平衡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具有的特征是 【 ABDE 】 A.可测性 B.可控性 C.稳定性 D.抗干扰性 E.相关性 4.中央银行实际操作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 【 ABCDE 】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 C.超额准备金 D.基础货币 E.银行信用规模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 BCD 】 A.信用配额 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C.再贴现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E.优惠利率

6.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的特点是 【 ABCE 】 A.公开性 B.灵活性 C.主动性 D.被动性 E.直接性

7.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CE 】 A.对经济震动太大 B.反应快 C.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致 D.力度大 E.对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 【 ABCD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优惠利率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7

D.不动产信用控制 E.窗口指导

9.中央银行使用的直接信用工具主要有 【 ABCD 】 A.规定利率最高限额 B.信用配额 C.流动性比率 D.直接干预 E.窗口指导

10.中央银行使用的间接信用指导办法主要有 【 BCE 】 A.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B.道义劝告 C.窗口指导 D.消费者信用控制 E.金融检查 三、简述题

1.简述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简述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和局限性。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3.简述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4.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

38

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5.如何完善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答:(1)构建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将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经营和资产合理配置融合在一起,这要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是真正的自负盈亏的企业。(2)注重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虽具有较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最明显的是操作效果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削弱,所以,必须注重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①与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相配合。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增减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量来影响其信贷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可见,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量是公开市场操作最直接的影响对象。②与再贴现业务相配合。(3)注重与国债发行和交易相配合。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以国库券为主。作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载体,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相互的配合尤为重要。①国债的发行要与公开市场业务的适度规模相适应。②以短期国债为主。③采取直接业务、回购协议和售购搭配交易技巧,来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4)注重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中央银行要正常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改革:①改革财政融资机制;②改革商业银行机制;③发展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④逐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⑤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5)注重与外汇市场的操作相配合。 四、论述题

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③充分就业。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④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

39

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统一。如果充分就业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那么,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出口,这当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但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等,这对平衡国际收支又是一大不利因素。⑥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国家经济实力也相应增长,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会增加进口,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可见,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 2.论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与选择。

答:(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2)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所选定的中介指标的各种资料,并且能被社会各方面理解、判断与预测;②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③相关性,即中介指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④抗干扰性,即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3)目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答: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②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③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消费者信用控制:它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