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施工规范 SL23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泵站施工规范 SL23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da2fc4daef5ef7ba0d3c85

4.4.2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后,才能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准备工作。

2 应清除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薄膜和松弱层,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

3 临近浇筑时,水平缝应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垂直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其水灰比均应较混凝土减少0.03~0.05。 4 应处理好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

4.4.3 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可靠的防滑措施。杆件节点应连接牢固。

4.4.4 上层模板及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下层模板应达到足够的强度或支撑、支架能承受上、下层全部荷载。

2 采用桁架支模时,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应铺设垫板。

4.4.5 墩、墙、柱的模板,宜用对拉螺栓固定;隔水墙、胸墙、流道及其他有防渗要求的部位,其使用的螺栓不宜加套管。拆模后,应将螺杆两端外露段和深入保护层部分截除,并用与结构同质量的水泥砂浆填实抹光,螺栓中必要时可加焊截渗钢板。

4.4.6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骨料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物的大小确定,且应符合本规范4.2.3的有关规定。

4.4.7 隔水墙、胸墙、水池等有防渗要求的构筑物,其厚度小于400mm者,应配制防水混凝土。防水泥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砂率应适当加大,且宜选掺防水外加剂,其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4.4.8 浇筑较高的墩、墙、柱混凝土时,必须使用溜筒、导管等工具,将拌好的混凝土徐徐灌入;对于断面狭窄、钢筋较密的薄墙、柱等结构物,可在两侧模板的适当部位,均匀地布置一些便于进料和振捣的扁平窗口。随着浇筑面积的上升,窗口应及时完善封堵。

4.4.9 浇筑与墩、墙、柱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墩、墙、柱浇筑完毕后停歇0.5~1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进行。

4.4.10 浇筑混凝土时应指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和支架。发现有变形迹象,应及时加固纠正。发现模板漏浆或仓内积水,应分别堵浆和处理。 4.4.11 泵房建筑施工应保证下部结构的安全,应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5 埋件和二期混凝土

4.5.1 各种埋件及插筋、铁件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牢固可靠。 4.5.2 各种埋件及插筋在埋设前,应将表面的锈皮、油漆和油污清除干净。

4.5.3 埋设于混凝土中的供、排水管,测压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5.4 埋设的管子应无堵塞现象,外露管口应临时加盖保护。 4.5.5 埋设管子的连接接头必须牢固,不得漏水、漏气。

4.5.6 管路安装后,应用压力水或充气的方法检查是否畅通,否则应进行处理。

4.5.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各种管路进行保护,防止损坏、堵塞或变形。

4.5.8 闸门槽和水泵机座部位,应进行二期混凝土施工。

4.5.9 浇筑二期混凝土前,应对一期混凝土表面凿毛清理,刷洗干净。 4.5.10 二期混凝土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等于或高于同部位一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于体积较小,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压入法施工。

4.5.11 二期混凝土采用膨胀水泥或膨胀剂时,其品种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掺量和配比可通过试验确定。

4.5.12 二期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已安装好的设备及埋件,且应振捣密实,收光整理。

4.5.13 机、泵座二期混凝土,应保证设计标准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继续加荷安装。

4.6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4.6.1 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的冷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作好冷天施工的各种准备,骨料应在进入冷天前筛洗完毕。 2 混凝土浇筑应尽量避开寒流到来之时,或尽量安排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

3 基底保护层土壤挖除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尽快浇筑混凝土。 在老混凝土或基岩上浇筑混凝土,必须加热处理基面上的冰冻,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

4 未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其允许受冻强度不得低于10MPa。 5 配制冷天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

泥。

6 冷天浇筑的混凝土中,宜使用引气型减水剂,其含气量宜为4%~6%。

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盐。与镀锌钢材或与铝铁相接触部位及靠近直流电源、高压电源的部位,均不得使用硫酸钠早强剂。 7 合理确定混凝土离开拌和机的温度,入仓温度不宜低于10℃,覆盖混凝土的温度不宜低于3℃。

8 制备混凝土应先将热水与骨料混合,然后再加水泥,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水及骨科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4.6.1的规定。

9 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10 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器具应有保温措施。

11 当室外气温不低于-15℃,且表面系数不大于5的结构,应首先采用蓄热法或蓄热与掺外加剂并用的方法。 当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满足强度增长要求时,可选用蒸气加热、电流加热或暖棚保温的方法。

12 采用蓄热法养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随浇筑,随捣固,随覆盖。

2)保温保湿材料应紧密覆盖模板或混凝土表面。迎风面宜增设挡风措施。

3)细薄结构的棱角部分,应加强保护。

4)流道、廊道和泵井的端部及其他结构上的孔洞,应暂时封堵。 13 模板和保温层的拆除,除按本规范4.2.1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 2)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 3)避免在寒流袭击、气温骤降时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4℃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4 冷天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各项观测记录:

1)室外气温和暖棚内气温,每天(昼夜)观测4次。 2)水温和骨料温度,每天观测8次。

3)混凝土离开拌和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每天观测8次。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5d内,应加强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观测。用蓄热法养护时,每天观测4次;用蒸汽或电流加热时,每小时观测1次,在恒温期间每2h观测1次。

4.6.2 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的热天进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离开拌合机的温度应符合温控设计要求,且不得超过30℃。

2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宜采用下列措施:

1)预冷原材料。骨科应适当堆高,堆放时间应适当延长,使用时由底部取料,采用地下水喷洒骨科,采用地下水或掺冰的低温水拌制混凝土。

2)应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问浇筑。 3)混凝土运输工具应配备隔热遮阳措施;缩短运输时间,加快混凝土入仓覆盖速度。

4)混凝土仓面应采取遮阳措施,喷洒水雾降低周围温度。 4 应适当加大砂率和坍落度,且宜掺用缓凝减水剂。 5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早覆盖养护。

4.6.3 雨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掌握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暴雨或台风过境时浇筑混凝土;砂石堆料场应排水通畅,防止泥污;运输工具宜采取防雨措施;应采取必要的防台风和防雷击措施;混凝土的浇筑仓面应设防雨棚;骨料含水量应加强检验。

2 无防雨棚,在小雨中浇筑混凝土应通过试验调减混凝土用水量;应加强仓内外的排水,但不得带走灰浆;应及时作好顶面的抹灰收光与覆盖。

3 无防雨棚仓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遇大雨、暴雨,应停止浇筑,并将仓内混凝土振捣好并覆盖。雨后应清理表面软弱层。继续浇筑时,应先铺一层水泥砂浆;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应按施工缝处理。 4.7 质量检验及缺陷处理

4.7.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骨料宜先在料场取样,通过试验选用。到工地后,按一批或300~600t取样检验一次。 2 水泥、混合材和外加剂应有质量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单。到工地后,应取样检验。水泥应分品种每一批或每200~400t为一取样单位,混合材应每一批或100~200t为一取样单位,外加剂浓缩物应每l~2t为一取样单位。

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三个月,散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半年(不包括出品后的静置期),使用前,应重新检验。袋装水泥进库前应抽查包重,如分量与标明的不符,则拌合时应另行称量。

3 水质应在开工前进行检验,如水源改变应重新检验。

4.7.2 混凝土在拌和、浇筑过程中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种原材料配合比检验,每班应多于三次,衡器应随时校正。 2 砂、小石子的含水量检验,每班应多于一次。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天应增加检验次数,并及时调整配料单。 3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随时检查。

4 混凝土在拌制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检验,每班应多于两次。在取样成型时,应同时测定坍落度。

5 外加剂的浓度检验,每班应多于两次。引气剂还应检验含气量,其变化范围应控制在±0.8%以内。

4.7.3 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以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