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培训课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应变培训课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fc431ea76e58fafab00301

F=EA·V/C, EA/c=Z , F=Z·V (6-6) 式中 A·E——杆截面积和弹性模量; Z——杆力学阻抗。

由式(6-6)表明,在反射波来到之前,即无上行波时,力和速度是成比例的,比例系数为Z,所以实测的力和速度波形,只有下行波时,F和Z·V应该是重合的。

假设上、下行波分别为Wu(t)和Wd(t),由式(6-6)知,应力波在杆件中任何截面的轴力和运动速度之间,在数值上保持比例关系,因此得到:

下行波

Wd(t)=ZV(t) (6-7) 上行波

Wd(t)=-ZV(t) (6-8)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杆件任一截面在不同时刻的轴力和运动速度是上、下行波的叠加: F(t)= Wd(t)+Wu(t) (6-9) V(t)=(Wd(t)/Z)+(-Wu(t)/Z) (6-10) 由(6-9)-(6-10)得:

F(t)-V(t) Z=2 Wu(t) (6-11)

由(6-9)+(6-10)得:

F(t)+V(t) Z=2 Wd(t) (6-12)

联立方程(6-11)和(6-12)得到上、下行波计算公式:

下行波

Wd(t)=1/2〔F(t)+V(t) Z〕 (6-13)

上行波

Wd(t)=1/2〔F(t)-V(t) Z〕 (6-14) 6.6桩侧阻力的反射波

桩顶受锤击作用,应力波沿桩身传播,遇桩侧土摩阻力R时将产生上行的压力波和下行的拉力波(图6-5)。

图6-5 侧阻力波的传播

上行压力波,因是压力波,Wu为正,运动速度向上,Vu为负值: Vu=-Wu/ Z (6-15) 下行拉力波,拉力波Wd为负运动,速度向上,Vd为负值: Vd=-Wd/ Z (6-16) 由截面处的介质连续条件:

Vu+Vd=0 (6-17) 式(6-15)和(6-16)代入(6-17)得:

-(Wu+Wd)/ Z=0 (6-18)

由截面力的平衡条件:

R= Wu-Wd (6-19) 联立式(6-18)和式(6-19)得: Wu=R/2

Wd=-R/2 (6-20)

所以应力波传播过程,遇到桩侧土摩阻力时,将产生上行的压波和下行的拉力波,数值分别为摩阻力的一半。

上行为R/2的压力波,经2X/c 时刻到达测点。它对测点波形影响是,使力值增加,速度值减小,也就是力和速度波形分开,分开距离在数值上正好是桩侧摩阻力值。

数值-R/2的下行拉力波将和下行的锤击波F(t)叠加,传播至桩底后产生反射。

6.7桩身阻抗变化的反射波

根据反射系数公式: RV=(Z1-Z2)/ (Z1+Z2)

应力波沿杆体传播过程,当遇阻抗变小时,Z2< Z1,反射系数RV为正,反射波与入射压力波同相位,即运动速度皆向下,上行波必为拉力波,所以遇阻抗变小,如缩颈、断桩、混凝土离析或夹泥,其反射波为拉力波。拉力波到达测点,对波形影响,使力减小,速度值增大,即力波形下移,而速度波形上移。

应力波沿杆体传播过程,当遇阻抗变大时,Z2> Z1,反射系数RV为负,反射波与入射压力波反相位,即运动速度前者向上,后者向下。所以遇阻抗变大,如扩颈或嵌岩桩,产生的反射波为压力波。压力波到达测点,对波形影响,使力增大,速度值减小,即力波形上移,而速度波形下移。

【例】 已知一根预应力管桩的实测力和速度波形(图6-6),如何计算在t1和t2时刻的上、

下行波?

已知E=3840kN/cm2,A=2083cm2,c=4000m/s

图6-6 上、下行波计算

在t1时刻力和速度峰值相等,说明t1时刻只有下行波,则: F=Z·V ,Z=F/V=8000/4=2000(kN·s/m)

由上、下行波计算公式(6-13)和(6-14)计算如下: t1 时刻,下行波:

Wd t1=(Ft1+Vt1 Z) /2 =(8000+2000×4)/2=8000(kN)

上行波

W u t1=(Ft1-Vt1 Z) /2 =(8000-2000×4)/2=0(kN) t2时刻,下行波:

Wd t2=(Ft2+Vt2 Z) /2 =〔3500+2000×(-0.7)〕/2=1050(kN) 上行波

W u t2=(Ft2-Vt2 Z) /2 =〔3500-2000×(-0.7)〕/2=2450(kN)

7 、仪器设备。 7.1锤击装置

(1)自由落锤:锤重≥(1.0%~1.5%)Qu(Qu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高径(宽)比≦1;

铸铁或铸钢整体锤;组合锤。

(2)筒式柴油锤;蒸汽锤;液压锤。不宜采用导杆式柴油锤(锤下落压缩汽缸中气体对

桩施力,F、V上升缓慢,V畸变)。

7.2桩垫:厚10~30㎜的木板或胶合板;面积比锤底面积稍大。 7.3传感器:

(1)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测量范围:混凝土桩>±1000με;钢桩:>±1500με;

(2)加速度计:(a)带内装放大压电式加速度计;(b)电荷放大压电式加速度计。量程:

桩混凝土1000g ~2000g;钢桩3000g ~5000g。

7.4传感器安装:桩径D≤800㎜,对称安装在2D处的桩侧表面;D>800㎜,对称安装在

1D处桩侧表面;加速度和速度传感器距离不大于80㎜、传感器中心轴和桩中心轴保持平行。

7.5测桩仪:采样时间间隔50~200μs;信号采样点1024点。应具有保存、显示F、V信号、信号处理和分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