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母站风险分析及事故后果模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CNG加气母站风险分析及事故后果模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16a562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a

3.2.1.5 爆炸冲击波超压阈值 爆炸超压的破坏影响见表2。 3.2.2计算假设和场景

3.2.2.1 天然气主要可燃物性参数 天然气主要可燃物性参数见表3。

3.2.2.2 计算天气条件

采用QRA计算中常使用的2种大气稳定度D、F,对3种天气条件进行分别计算。主要的天气条件如表4。

3.2.2.3 计算假设

1) 假设释放方向为水平方向,不考虑线路截断阀门关闭的影响以及沿线高程的影响。 2) 延迟蒸气云爆炸的中心位于气云中心处。 3.2.2.4 计算假设场景

假设场景1:CNG压缩机3台同时运行,此时排:气量约为2.60kg/s,加气柱被槽车撞到,发生严重破裂事故,管道完全断裂。

假设场景2:加气母站气源入口处发生小孔泄漏。 计算假设场景参数见表5。

3.2.3计算结果

各场景泄漏、扩散、火灾和蒸气云延迟爆炸的计算结果见表6~8。

3.2.4结果分析

场景1以加气柱管道被槽车碰撞后断裂口为25mm假设场景进行了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热辐射(12.5kW/m)影响距离为23m,蒸气云爆炸产生0.014MPa冲击波的影响距离约为49m。

场景2以加气母站气源入口处发生20mm小孔泄漏为假设场景进行了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热辐射(12.5kW/m)影响距离为23m,蒸气云爆炸产生0.014MPa冲击波的影响距离约为48m。

从该加气母站的总图布置以及场景1、场景2的热辐射和气云爆炸模拟来看,天然气泄漏扩散遇到点火源都可能会对加气母站或输气末站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站场应严格控制站区内的点火源,做好以下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1) 站场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紧急逃生线路和风向标。

2) 在天然气易泄漏处严格按SY 6503—2008《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同时,每周应对报警器白检系统试验1次,检查指示系统运行状况。已投入使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周期不应超过1a。

22

3) 在槽车充装作业过程中,应制订严格的充装作业(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程序;在装卸现场不允许有点火源;充装开始前,接地设施必须已经连接至槽车并经过测试确认;充装后,在充装连接管置换合格后,才能脱开连接。

4) 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以免槽车碰撞;加气软管应耐天然气腐蚀,防止因腐蚀而造成天然气泄漏。

5) 定期检测站内的安全阀、自力式调节阀和ESD系统等安全保护设施,设定参数测试,对安全阀、放空阀等应按相应运行和维护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

6) 管理单位应制订加气母站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工艺管线断裂、火灾爆炸和通信中断等紧急情况,且应急预案应与地方政府和社区联动。 4 结论

1) 结合CNG加气母站的工艺流程,对加气母站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预防、控制加气母站火灾爆炸事故提供技术参考。

2) CNG加气母站事故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运用SAFETI6.5.1软件对各种常见事故模型进行定量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对CNG加气母站的安全运行和事故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沛.CNG汽车是天然气利用的重要发展途径[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1):23-26. [2] 蔡周全,李永怀,罗振敏.CNG加气站抑爆系统研制[J].天然气工业,2009,29(4):109-111. [3] 陈杰,李求进,吴宗之.100起CNG加气站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

9,5(1):71-75.

[4] 温永红,段天平.车用燃料低硫化及应对措施[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1):31-34. [5] 郁永章,高其烈,冯兴全,等.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设备与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 黄郑华,王玮,李建华.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火灾危险分析与预防[J].安全、环境和健康,2007,7(8):

16-18.

[7] 刘海燕.天然气加气站安全评价[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7.

[8] 苏昌林,刘缙林,邱东利.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安全监测及信息管理[J].中国测试技术,2007,33(5):

15-18.

[9] 韩中华.CNG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2):161-163. [10] 梁韬,陈国华,张瑞华,等.SAFETI在LPG储罐事故后果评价中的应用[J].油气储运,2006,25(2):

53-62.

(本文作者:王涛

1,2

1,2

1,2

刘晓龙 史少帅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2.化学品安

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