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整理(汉语言文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整理(汉语言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49a4d784254b35eefd344b

16、“七月诗派”:40年代以文学杂志《七月》而得名的诗歌群体,代表人物有胡风、田间等。代表作品有《为祖国而歌》《给战斗者》等。七月诗派高举战斗浪漫主义大旗,七月诗人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一方面继承中国诗歌会的革命诗歌传统,同时又有意反拨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 17、“九叶诗派”:这个40年代的诗歌群体的名称,是因80年代出版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的。是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诗派成员有辛笛、穆旦等九人。九叶诗人可以成为知性现代派。九叶诗派坚决反对白日梦和标语口号两个极端,它的态度并非超然于时代而是拥抱时代。从情性感悟向知性经验升华,这是九叶诗派有别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最显著特征。其主要刊物有《中国新诗》。 鲁迅

18、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1、诗与政论的结合;2、叙述和议论的形象化,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从《夏三虫》窥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夏三虫》的主角就是跳蚤、蚊子和苍蝇这三种昆虫。借夏三虫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三类文人:一类是如跳蚤一样的普通的反动文人;一类是较之蚊子更虚伪矫情的反动文人;一类是如苍蝇一样表面上微乎甚微却会传播病毒、影响深远的反动文人。同时又借夏三虫,提示了当时的中国人思想的麻痹和对现实的无知,而往往受骗上当,思想受到腐蚀和侵害,对整个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的主线是直接抒发情感,作者通过情感抒发的借代物,将对夏三虫的主观爱憎情感转化为事理。作者将情、理寓于叙述之中,所写的事由作者感情融贯,并赋予联想。鲁迅在对蚤、蚊、蝇的形象描写中,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氛围,引发人们去思考和联想,使读者从中认识和了解一些具有生活意义和哲理性的问题。

5

19、《野草》的艺术特征:《野草》采用的是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成熟标志)。《野草》区别于鲁迅其他创作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隐藏的那种深邃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性有深层次的,有浅层次的。第一就是韧性战斗的哲学,第二就是反抗绝望的哲学,第三就是向麻木复仇的哲学。1,它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内容含蓄、凝练;2,它把现实景象和梦境交错描写;3,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4,象征、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野草》诸篇中给人以孤独、冷寂之感的首篇,非《秋夜》莫属。《秋夜》远远超出一般自然景物咏怀似的抒情传统,颠覆了寄景抒情的传统表达方式,大胆采用了“西方象征派散文诗的方法”。而对于“孤独”的感受,给人以最直观的冲击,便是数字上的寥落和形单影只的孤寂。寥寥可数“两棵”孤独的“枣树”,而那两株枣树则象征同黑暗势力坚决斗争的战士。作者托物咏怀,借饱经风霜又无私无畏的枣树直刺夜空,毫不妥协,终于使天空逃遁退缩的景象,喻示人们:对黑暗的社会既不能像小粉红花做天真的美梦,也不能像小青虫徒有一腔热血却做无谓的牺牲,而应像枣树那样清醒冷静,坚韧顽强,勇敢战斗。

20、《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1、反封建主题;2农民生存状况的写照;3、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4、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反思。

艺术特色:《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多方面的创造。在艺术风格上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皂》),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在格式上,鲁迅更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如《狂人日记》的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是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还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表现。 (1,选材要严,发掘要深;2,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3,画眼睛,勾灵魂;4,

6

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5,五一贬辞,而情伪毕露)(文学史意义:崭新的小说观念;崭新的人物、题材与主题;东西方小说艺术的融合) 郭沫若

21、《女神》的思想、艺术特征(以《凤凰涅槃》为例阐述):《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它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和个性主义的现代自我形象,借助于泛神论,将“人-自我”第一次提到本体和神的地位。《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它在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创造了自由体。

《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征:《凤凰涅槃》采用了象征的艺术形式,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这首诗具有显著的泛神论色彩。这种泛神论色彩既是精神内涵的也是创作手法的。作者借助凤凰的传说,书写大地、自然、万物与宇宙,并赋予他们以生命,并把自我融会于其中。因此,诗作中歌咏凤凰、歌咏大地、歌咏万物、歌咏宇宙,也就是歌咏自我。而歌咏自我也就是歌咏自然造化的一切。“一切的一,一的一切”这是一个完整的状态,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诗人“万物同源”,“万物同灵”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在此得到了张扬。

《女神》的思想成就:1,它以狂飙突进的姿态,集中表现了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2,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3,充满生命活力的动的精神;4,表现出的某些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因素。

《女神》的艺术成就:1,开了我国现代新诗和整个现代文学中浪漫史的先河;2,成功地创作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3,形成的雄奇豪放的独特风格,诗集中虽也有受泰戈尔影响的清新秀逸的“丽而不雄”的诗作,但更多的则是受惠特曼影响的豪放雄浑的“雄而不丽”的诗篇。 茅盾

22、“社会剖析小说”特点:30年代迅速崛起的重要的小说流派。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

7

实主义精神。在再现中国社会、表现各阶级现实动向的同时强调对现实的观察,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复杂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典型人物。矛盾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

23、《子夜》中的人物形象、思想艺术特点及矛盾作品的特点(“社会剖析小说”特点):“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吴荪甫是《子夜》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他的性格具有二重性和矛盾性,他是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他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活跃的生命力,有刚毅果断的铁腕魄力,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的事业寸步难行。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压迫前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又在压迫工人农民压迫同行业的弱者时唯利是图、毫不手软,表现出其保守和反动的一面。他的形象说明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殖民地化。

《子夜》结构宏大,布局严谨、情节复杂、刻画细腻、,把众多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来描写,多方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径纬交汇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的“网状结构”。多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二、心理描写采用肖像、人物语言以及细节等传统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对都市景物的讽喻性作用的揭示是贯注全书的一种写作原则。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