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特教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533fe4960590c69ec376dd

特教论文

营造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环境

的探索与尝试

类别:经验类

营造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环境

的探索与尝试

[内容摘要]:

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学会

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训练孤独症孩子的表达要求以及发展其他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语言为主导的环境。语言训练要有生活基础,用课余活动教给孩子模仿,在模仿时进行语言交流。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沟通训练并非一个单独的课题,他需要儿童的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融合,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需要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

[关键词]:

创造环境 语言训练 模仿交流 研究体会

从教以来第一次接触孤独症儿童是在其家里。那是新接班的第一个暑假中的家访,现在我只记得他家宽敞的客厅,还有他妈妈冗长的介绍,也有他爸爸对其如何聪明的夸奖。至于关键人物——我的学生××的表现,当我亲切地叫了他的名字,他好象没有听到我的声音,或者叫的名字不是他的。他没看我一眼,也没有语言,其余没有什么印象了。我想,肯定是我和他不熟悉,更没有感情所致吧。新学期入学时,我第二次见到××,他对学校、教室、老师和同学有陌生感。由妈妈陪伴走进教室,妈妈一直在提醒他,看着老师,说:“老师好。”他的目光对视很不好,眼睛毫无目的地总在教室里乱转或斜视看人。在我们的再三要求、鼓励下,他看了我一秒钟,含混不清地张了几下嘴,好像是在问“老师好。”这是孩子给我的初步印象,我深知,在以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与他多沟通,建立感情,促其进步。

但是众所周知, 沟通是指用符号语言或肢体语言来传达与接收信息,让他人了解本人思想或行为的过程和能力。它是人们互相传达需要,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互通感情信息的重要途径。身体语言、言语表达、书信等都是日常的沟通方式。然而,孤独症儿童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学会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的课题。我决心要为我的这位患孤独症的学生营造语言交流的环境。

一、 创造一个有利语言学习的环境。

为了训练孤独症孩子的表达要求以及发展其他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语言为主导的环境。

1.每天都在各种条件下,对孩子进行大量单元的语言训练;早晨,当××走进教室,都有老师或同学主动象他问好,并要求他回答同样的语言。中午,午餐后有同学问他:“你吃饱了吗?”“今天的饭好吃吗?”等简单问题。要求或教他回答。放学时,老师一定和他互相说“再见。”我们对训练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并不知道怎么样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只知道多利用时机或创造时机来激发孩子发出要求和进行沟通,并不只是培养孩子在训练中进行沟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这些学到的东西,让孩子不段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

2、语言训练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地进行,我们从练习单音节词发音开始。在语文课上,读生字卡片时,我总要邀请××来读。他还不能主动认读汉字,也不会发音,坐在旁边的姐姐教他读,坐在旁边的同学教他读,老师站在前边,口型夸张地教他读。终于,他赶紧地张了一下嘴,立刻又闭上了,算是读了一遍。虽然,这样很浪费时间,可是,一有机会我们还坚持给他训练。 二、 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始训练:

语言发育障碍。部分孤独症患儿从来不说话,终生默默不语;一部分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所讲内容比别人少。说话如鹦鹉学舌,不能主动与人交谈。不会使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体态语来表达需要和喜怒哀乐。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对表达要求的训练开始,这是因为表达要求的语言能够直接满足孩子的需要,从而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孤独症孩子与正常孩子虽有不同,但他们一样会感觉饥渴,同样需要爱,这就有了训练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他们时应该注意几个必要的训练手法:

1.所选择的语言必须是有关孩子想得到而我们可以控制给予的东西。 2.这些语言最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了的。

抓住日常时机进行训练。如:带他一起散步,熟悉学校环境。早上来校时,主动迎接并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叫他的名字,面对面的注视他的眼光,引起他的注意。当他站起来走动时,我提醒他坐下,他走回座位时,就马上表扬他。只要听指令,老师就会表扬。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忽然听到含糊的一声:“尿了。”我急忙环视教室,××正站在两排桌子之间的走道上撒尿。几名女生连忙捂上眼睛,嘴里发出“啊!”“哎呦!”之声。当时,我很生气。可是,我立刻镇定下来,马上把食指放到嘴唇上,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制止住同学们

的诧异的惊呼。事后,我与姐姐谈了此事,并严肃地对××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同时,要求他用简单的词语重复说要求。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要去厕所,就会自己走向门外。这时我对他笑着夸奖说“好”,他明白老师在表扬他。

语言训练要有生活基础。较为宽松的生活空间、良好的生活气氛、孩子充足的社会性接触,还有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真正桥梁。在学校生活中,我注意教给××模仿,一边教他模仿一边用语言交流。

三、 用课余活动教给孩子模仿,在模仿时进行语言交流。

模仿需要一个孩子对一个伙伴有注意力并且有动作反应。首先必须有注意力,当信息到达大脑后告诉身体该做什么,然后身体必须反应。必须考虑孤独证儿童做这一切所需的时间以及周围的干扰。模仿的动力通常来自共同注意力以及与他人进行互动的欲望。有时可以见到孤独症儿童在观望别人,但他们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时他们根本就不看别人,就必须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孤独症儿童有时不知道看谁或者他们该干什么。许多孤独症孩子在只有一个伙伴或者有人辅助时模仿技能学得最好。在每天的间操时间,我们总要指导他学习踏步,先用我们的脚一次次地帮助他抬起左脚,放下左脚,再抬起右脚,放下右脚。同时,一遍遍地说着口令:“抬起左脚,放下左脚;抬起右脚,放下右脚。??”提醒他看着前面一个同学的脚怎么动。经过近一个学期练习,××终于能自主地踏步。

玩耍通常有利于培养共同注意力和模仿行为。玩耍一般是愉快和有趣的。很多孤独症儿童是从追赶一类的游戏开始的。每天中午自由活动时间里,我们班都有几名同学陪伴××玩耍,他们会在姐姐的保护下带领他玩游戏,玩健身器材和慢跑。让活泼懂事的学生拉他的手,带动他一起参加游戏,渐渐地,他就融入了集体,在玩耍中进行语言交流。新年联欢会上,我们邀请他在姐姐的带领下参加贴鼻子游戏,同时教给他说人的五官的的名称。邀请他参加抢椅子游戏。在游戏中,让他学习走和坐的发音。目的是 在鼓励孩子进行玩耍的同时,既保持游戏的乐趣,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而且锻炼语言交流的能力。像其它技能一样,同时训练他们的社交技能。为其 创造许多与人和环境进行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抓住小组合作读书的机会,把他编入小组。教的时候,我们要有条理、反复教。 四、 研究体会

1、到目前为止,还只能发几个简单的音节,还需要加强口型模仿和发音训练。还只能被动

地参加一些简单的集体活动。主动参与意识还需进一步的努力培养。

2、 训练是艰苦的、长期的。孤独症儿童是比较特殊的群体。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用坚定信念支持自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