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60b541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

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

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 瘳:痊愈。

B.甚将延乎肝膈 延:发展,蔓延。

C.而傅以善药 傅:同“敷”,涂抹。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寓:居住。

12.下边五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他并不在意,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不无关系。作者这样写,含有庸人误事、误国的意思。

14.把文言文选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的诗句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五、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

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②③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①此词当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作者在黄州,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②《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③ 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 16.这首词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2分)

1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语言表达(15分)

18.下面是山西省第十二届全省运动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画面,用简明的语言将其表达的含义描述出来。(5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6分)

科技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个方面,所以自然要遵循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合理的说明顺序、讲究说明方法。但是必须明确:(1) , 因为

科技说明文也有着自身的特点。科技说明文自身的特点是:从内容的角度看,每一篇科技说明文都要向读者提供新知识、新信息,否则,它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它不讲究含蓄,不讲究情感,就是以知授人;(2) ,科技说明文强调用语的准确性、分寸性,来不得半

点模棱含糊。总之,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忽视说明文的三要素和(3) 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20.请根据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进行拓展,合理想象,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80字。(4分)

七、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两段话,任选其中一段蕴含的观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1.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2.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明月和星光,都有自己的彩云与彩虹。每个人都有可能放射出生命的光辉。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创chuāng; B.监jiàn; D.莎suō。 2. A

【解析】

陨落 峦壑竞秀 3.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C“左右逢源”既可以指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此处正确。A“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这里是感叹数量太少,应换为“杯水车薪”。B“耿耿于怀”表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习惯用于不能忘怀与别人的芥蒂,此处用“忧心忡忡”。D“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此处望文生义。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C(A.一面对两面 B.“敲响”与“问题”不搭配 D.无主语 5. A

【解析】

“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6.5.A

6.B 7.C

【解析】5.A项陈述的是cI设计,而不是CI。

6.原文中谈到的是“纷纷采用统一符号标识企业”而不是“同时采用”。 7.C选项过于绝对。

7.(4分)B D 8.(6分)

①写出了乡村五月应该有的热闹和欢畅,与后文我们对土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 ②呼应题目,写乡村收获季节收割机的隆隆声、农人的欢笑声、五月的雷声, 呼应“回声”。 ③引出下文,引出对村人不愿回乡、农作物无人收获的萧条境况的描写。 (每点2分) 9.(5分)

①农人在土地上耕作、收获时发出的声音;

②植物(农作物)在土地上成长时发出的声音; ③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

④农作物成熟(掉落)时发出的声音;

⑤城市化建设中机器的隆隆声(乡村被吞没时土地的呻吟) (每点1分) 10.(6分) 示例一: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防止过度开发。人类社会无论怎么发展,科技无论怎么发达,我们的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需求,始终是直接来自于土地的。事实上也只有这些直接来自土地的生活资料,才让我们更放心。保护土地,保障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在保障人类的未来。 示例二:

追求土地的高附加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地球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导致土地的传统生产功能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们要生存,要生活得更好,向土地寻求更高价值的产出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当然会对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形成挑战。但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观点明确2分.有说服力2分.语言通顺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B.“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错,文章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的担忧;D.“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不是“土地是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的”的依据,作者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第①段写五月的乡村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与后文人们对土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突出主题。乡村五月的各种声音,呼应题目“回声”。“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引出下文。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要首先理解“回声”是什么,作者说“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归纳文中内容可以看出“回声”的具体内容有: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