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一次别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影评《一次别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a27f6d3968011ca30091f7

姓名:王静 学号:2013110143

我所欣赏的“中立”

——论《一次别离》中信仰与人性的天平 许久没有坐下认认真真的写一个影评了。个人也很少接触中东地区的电影,如果不是看到名称好奇,可能就会错过这部惹人深思的伊朗低成本电影了。如此,还算是一个幸运的巧合。

《一次别离》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一种淡淡的焦灼感并笼罩着朴素的力量。这种朴素不是没有任何修饰,而且导演将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节经过巧夺天工的处理让人们观看时并无觉得不妥反而有一种顺畅的真实感。真是这种质朴的基调奠定了电影的整个情绪。导演以一种完全中立的视角对待《一次别离》,这里既是纳德和西敏夫妻间的别离,也是他们和女儿之间的别离,更是纳德家庭和女佣瑞茨两个家庭的别离。他们分别映射了伊朗的传统和激进,现在和未来,宗教和社会准则!

在导演的镜头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偏向,即使我本人会随着电影小高潮来波动情绪,但是可以看到导演并没有大肆渲染。正是这种犹如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样的真实感,往往更容易让人沉浸,不禁思考着故事的发展,各种暗流涌动。比如导演在刻画纳德这个人物的时候,给大家展现的是(注意我用的是展现,而不是刻画,因为,纳德好像本来就是那样的)一个爱父亲的孝子,一个爱女儿的父亲,一个有着良好教育与职业的社会公民,一个为人处世有原则甚至有点儿大男子主义的人(不会为了怕麻烦而向女佣一家妥协即使后开为了女儿被迫同意赔偿,也要女佣手放在古兰经上起誓才生效,不会因为女儿被扣分而允许她读错误的单词),一个会为了自己的家庭撒谎同时又很善良的人(在瑞茨丈夫因顶撞而被判拘禁3天时为他们求情),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传统男性,同时又会为了社会生存法则而向违背道德而撒谎。西敏是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伊朗女性,她代表着伊朗先进的一群人,希

望出国或找到其他途径来突破现状,同时她们又是懦弱的、狭隘的,对于丈夫与女佣间的冲突,一味的指责丈夫过错的同时积极协商赔偿问题,虽然这之中她女儿占了很大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事实真相的不愿探究对哈德特威胁的懦弱。女佣瑞茨同样是一个立场不坚定的人,她深信教义,所以才会在服侍纳德父亲时为身体接触而犹豫,直到打电话确认后才放心给尿裤子的纳德父亲擦拭身体及换衣服,才会在最后对着古兰经起誓的关头说出真相,宗教的信仰与她而言甚至比社会准则以及司法更重要。他的男人哈德特起初令我十分反感,粗鲁放肆,虽有信仰却早被生活磨去,更看重生活本身。除却其他细节不谈,光是这4个主角的性格和行为准则就不光映射了伊朗宗教和政治的矛盾,更加突出了人民在本我和社会生活中天平的倾斜。

他们在各自的世界中无疑都是一个好人,好家长,遵纪守法或是尊崇教规的好公民。但是一旦当事情牵扯到他们的生活中,生活在他们的亲人身边发生变化时,这些就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中立”,没有绝对的界限来区分一个好人或者坏人。没有任何界限能规定什么样的准则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又是对的?难道大义灭亲才是对的么?难道为了道德葬送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才是对的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杀人犯也有柔情时刻——并且每个人的性格和成长路线并不一定由己,造成这一切原因的社会环境又该承担什么呢?即使是人人陈称赞的好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是谁赋予人类完美人性了?

可即使是这样,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还是对纳德的大男子主义感到愤恨,为西敏不问缘由的斥责纳德感到生气,为瑞茨明知腹中胎儿不一定是纳德所为还坚持是他推搡的感到羞愧,为哈德特的野蛮行径感到恼怒!甚至最后小萝莉怨念的一眼也让人觉得不舒服——在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加上自己的意志的做法实在是欠妥当。但人性不就是如此,在道德和利益的天平上摇摆,最终要被现实打败。

的确,人类要有信仰,要有约束。这样才能使社会有秩序的发展下去。只是这信仰和约束如果尊崇的过了头,泯灭了人性,终究还是会大乱,如何平衡,终究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在此并不是对剧中人物撒谎等作为的赞同,而是想呼吁大家建立一个置身事外的世界观,从整个环境乃至历史来客观评价他们。善恶一念间罢了,世事无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