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科技周刊11013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石化科技周刊11013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4bf182558fb770bf78a55f7

北京万博信息研究中心·石化科技周刊

2011年01月31日(周一出版) (CPP)为代表的新技术。

企业可通过调整乙烯原料结构,实现原料来源的多元化,降低乙烯当量对外依存度;密切跟踪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基础性或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创新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率。

同时,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使乙烯下游产品向品牌化、系列化、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还应继续对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改扩建,努力降低产品能耗。争取到2015年,全国乙烯产能达2100万~2300万吨/年,自给率达60%~65%。 合成材料:满足需求 开发新品

得益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树脂消费国。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为3603万吨,进口2912万吨,表观消费量为6296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2.8%。 在五大通用树脂中,除聚氯乙烯(PVC)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外,其余均需要进口,ABS树脂国内自给率不足50%,对外依存度高。同时,我国合成树脂以通用品种为主,特种牌号的功能性材料少。

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在汽车、橡胶制品等行业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全国合成橡胶产能250万吨,产量196万吨,进口146.8万吨,对外依存度59%。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合成橡胶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合成橡胶消费中的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和热塑性丁苯橡胶(SBS)主要由国内产品供应,市场占有率达70%,而乙丙橡胶(EPR)、丁基橡胶(IIR)等胶种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不足,国内占有率不到30%。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合成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数年来,受益于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合成纤维产销率大幅增长。截至2009年,全国合成纤维产能突破3000万吨,产量2494万吨,表观消费量2400万吨。

2006年~2009年,合成纤维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涤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比2005年增长了73.5%,达到2204.4万吨,占合成纤维主导地位;腈纶产量下降,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18.5%;高性能化纤氨纶的需求快速增长,2009年产量达20.3万吨,比2005年增长83.9%。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有多套乙烯装置将要建设,下游均配套聚烯烃、苯乙烯、乙二醇、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对二甲苯(PX)等生产装置。 预计“十二五”期间,主要合成材料产品产能及产量仍保持较快增长,自给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聚酯、涤纶、聚苯乙烯、聚氯乙烯、SBS、锦纶等产品呈产能过剩状态,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腈纶、PTA、PX、己内酰胺等产品自给率有望超过85%,而ABS、乙二醇、丙烯腈等自给率仍相对较低。

除进一步满足国内需求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开发新产品新牌号是未来合成材料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聚烯烃树脂要从通用型产品向专用型产品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热固性树脂要提高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同时,企业应当加快吸水树脂、导电树脂等功能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加强可再生树脂的研发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

未来5年,企业还应加快技术进步,推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发新的聚合技术和新型高效催化剂。

合成橡胶行业要加强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异戊橡胶工业化的技术开发和装置建设,增加新产品、新牌号,形成系列化产品。

客服:(010)51661813, 传真:(010)60551176 Page 9 of 31 北京万博信息研究中心·石化科技周刊

2011年01月31日(周一出版) 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均较高的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及SBS产品,需要增加市场需要的、有特殊性能的新产品、新牌号和专用牌号。

企业需联手解决国内乳聚丁苯橡胶环保橡胶填充油供应,实现低多芳含量填充油的丁苯充油橡胶商业化生产,提高SBS系列产品中SIS和SEBS等高档产品比例。

合成纤维行业需在提高通用型纤维质量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特殊用途的新品种,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和多纤材料,提高功能性纤维的比例,大力发展高弹性模量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特种合成纤维。

5.行业整合 多晶硅合格新项目审批将开闸

1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几乎都能达到要求,准入条件的实施将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度,而能够达到准入要求的新建项目将继续得到批准放行。企业人士则表示,该准入条件对企业影响较小,有利于行业整合的开展。 利好优势企业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确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的规模、能耗、环保等条件,并提出今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中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王月海表示,该准入条件对商会会员中已经涉足多晶硅领域的企业影响不大。长期来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耗等指标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到今年年底综合电耗不能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要求,王月海透露,多数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改来满足这一条件。

而一些新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则早已经在按照这一要求来建设项目。2009年11月,盾安环境公告称拟投资18.8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公司董秘喻波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在2009年就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因此,公司在新建项目时就是按照这一新的要求来做的,此次准入条件的出台不会影响公司项目进度。他还透露,如果没有重大意外,公司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 此外,《准入条件》还提高了多晶硅项目的准入规模,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而据业内专家介绍,建设3000吨/年的产能需要25亿元左右的初始投资规模,同时还要求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分析师认为,这两项直接提高了投资门槛,有利于大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 达标新建项目将放行

由于主管部门此前认为多晶硅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38号文下发后,国内多晶硅项目审批就基本陷于停滞,此后建设的项目为已经获得审批的项目,后续多晶硅产能的释放必然落后于实际需求增长。

分析师认为,国内多晶硅行业过剩的是落后产能。2009年多晶硅产业曾经被认为产能明显过剩,但2010年欧洲光伏市场受政策拉动极其火爆,年中时国内多晶硅料严重短缺,现货价格一度冲高至100美元/kg。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前11个月多晶硅进口近4.2万吨,约占国内总需求的一半。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有综合电耗在200千瓦时/千克以上的生产线,而在目前多晶硅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些落后的生产线还能继续存在,但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将加速这些落后产能的退出,而能够达到准入要求的新建项目将继续得到批准。

客服:(010)51661813, 传真:(010)60551176 Page 10 of 31 北京万博信息研究中心·石化科技周刊

2011年01月31日(周一出版) 6.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0年,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里,行业经济较快地摆脱了危机时的剧烈震荡,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截至年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67万家,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1%。2010年1~1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6308.9亿元,同比增长50%;主营业务收入7.86万亿元,同比增长35.1%。

经济规模再上台阶,化工总量世界第一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达8.88万亿元,增幅超过34%,创5年来之最。2010年,我国化学工业产值跨上5万亿元台阶,达5.23万亿元,按汇率计算已突破7700亿美元,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截至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重心,东部地区在行业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2010年,东部地区产值占行业比重达66.9%,中部、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17.6%和15.5%。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化工比重稳步攀升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的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上游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下游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占全行业比重为11.4%,比2008年下降4个百分点;而化工行业2010年产值占全行业比重达59%,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

在化工行业中,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基础化学原料和化肥等行业则呈平缓下降趋势。2010年,专用化学品和合成材料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5.5%和16%,比2008年分别提高2.5个和0.3个百分点;而基础化学原料和化肥行业产值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比2008年下降0.9个和1.3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资金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继续缓慢增长,增幅为13.8%。化工领域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占全行业比重为62.7%,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上游油气开采领域的投资持续下降,2010年占全行业比重为22.4%,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08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

2010年,全行业投资利润率为60%,较上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从三大行业看,2010年化工行业投资利润率为41.8%,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油气开采领域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投资利润率较高,为117.7%,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炼油行业的投资利润率则受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比2009年下降57.2%。

价格涨势总体趋缓,产销衔接基本顺畅2010年,在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强劲上升的推动下,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为16.1%。其中,化工行业涨幅为7.4%;油气开采行业涨幅最大,全年涨幅为37.8%;炼油行业为18.3%。从全行业价格走势上看,总体涨势逐步趋缓,进入第四季度后,受输入性通涨及成本上升作用,行业价格涨势明显加快。 2010年,全行业产销衔接总体较为顺畅,产品销售率为98.3%,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化工行业产销率为97.8%,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油气开采行业产销率为99%,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炼油行业产销率为99.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结构继续改善2010年,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出口总额达4587.81亿美元,增幅达40.3%。

橡胶制品、无机化学品等资源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橡胶制品一直占有最大比重,2007年橡胶制品在出口贸易额中的比例最高,达31.2%,2010年则降至24.6%,降幅为6.6个百分点;2006年,

客服:(010)51661813, 传真:(010)60551176 Page 11 of 31 北京万博信息研究中心·石化科技周刊

2011年01月31日(周一出版) 专用化学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例只有6.2%,2010年升至12.5%。无机化学品在出口额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11.4%降至2010年的8.7%。

行业成本大幅攀升,结构调整任务艰巨2010年前11个月,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成本平均增幅达35.3%,高出产值增幅0.7个百分点,比历史同期最高的2008年还要高出4个百分点。在成本加快上升的同时,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减弱。2010年前11个月,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为8.02%,比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

近些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增长的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尚未实现质的变化。经济增长依然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成本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石油和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当前,还应防止那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在价格诱惑之下死灰复燃。

7.聚氨酯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将密集出台

新版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上报国务院近两年仍处待批阶段

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修订的最新版本《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已于2009年4月上报国务院,至今仍处于待批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将密集出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仍是“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业内人士认为,该目录从上报至今已近两年迟迟未能出台,但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未减,相关部委出于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目的,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将加快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工作。

上述消息人士称,该目录修订调整的范围会比较大,部分下放给地方的“两高一资”项目将被“收紧”,纳入到核准目录范围内接受发改委审批。而总体说来,仍将秉持“放松”原则,即进一步压缩行政核准投资项目的种类、范围,向地方下放审核权限。目前,我国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两种制度,核准的范围即由核准目录规定,现行核准目录涵盖企业投资项目的范围不到20%。

1月24日,工信部公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中指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2010年,工信部已修订发布印染、粘胶纤维、纯碱、水泥、日用玻璃等多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日前表示,2011年还将制订并出台合成氨、尿素、磷肥、含氢氯氟烃、木材等行业准入条件,并适时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生产企业名单,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投资投向。因此,作为准入条件指导性文件的《核准目录》何时出台、具体调整有多大,一直广受市场关注。

2004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作为附件也同时公布。目录包括农林水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烟草、高新技术、城建、社会事业、金融、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十三个子项,几乎涵盖了所有投资领域。时至今日,该目录已有6年未作调整。

此外,与即将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会有具体体现产业振兴规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内容不同,《核准目录》的修订时间(2009年)早于《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38号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所以该目录修订之时尚无法具体参照上述文件,至于是否还要就此对该目录进行更新和修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还要由国务院决定。

客服:(010)51661813, 传真:(010)60551176 Page 12 of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