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跟踪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跟踪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0dc575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d

111

材料1: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2: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 地带 数值 (万各省区 960 合计 东北及 东部沿 海 中部及 312.69 近西部 远西部

资料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1)请写出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中,位于沿海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_______。(4分)

478.26 49.8 5 020.7 4.0 4 602.7 3.4 9 168 32.6 66 915.9 53.1 44 700.4 33.0 6 680 170.43 17.8 54 113.4 42.9 86 236.0 63.6 15 936 100.0 126 050.0 100.0 135 539.1 100.0 10 753 km2) (%) (万) (%) (万km2) (%) (元/人) 面积 比重 数值 人口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数值 比重 总值 人均地 区生产 111

111

(2)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12分)

主要地 形类型 主要植 被类型 农业生 产方式

(3)(双选)关于“新三大地带”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2分) 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 C.远西部地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D.三大地带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析:读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中沿海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桂。内蒙古跨经度最多。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均处于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气候的影响,以森林植被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远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各一部分。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于发展畜牧业。第(3)题,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应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远西部地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资源,三大地带要相互合作,发挥地区优势,实现产业互补。

答案:(1)桂 内蒙古 (2)

主要地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平原、丘陵为主 远西部地带 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111

111

形类型 主要植 森林为主 被类型 农业生 种植业为主 产方式 (3)BC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2012年1月8日,川陕渝三省市就“西三角经济圈”签署合作协议,将委托国家发改委编制“西三角”发展规划。“西三角经济圈”将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整合起来,突破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西安是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航空航天中心,科技力量雄厚,研发能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科技和商贸中心,电子信息、商业和研发具有明显优势。重庆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西南重要的商业中心,装备、机械业很强大,制造业发达。它们是西部三个具有跨省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材料2: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图。

畜牧业为主 草原、荒漠为主

(1)在图上用直线连接三个城市,并用斜线表示出“西三角”的大致范围。(4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西安、成都两城市所在地区的区域差异(列表比较出自然和人

111

111

文地理的四个要素)。(8分)

(3)说出西安和成都两城市共同的产业特点,分析重庆与西安、成都两城市产业的互补性。(6分)

(4)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开启,请说出三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解析:本题以西三角经济圈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进行区域比较的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1)画图略。

(2)西安、成都所在地区的区域差异比较表

地区 要素 地形区名称 气候类型 所属流域 自然带类型 主要粮食作小麦 物

(3)西安、成都两城市科技力量雄厚,研发能力较强。重庆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制造业发达,能够将成都、西安的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水稻 西安所在地区 渭河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黄河流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成都所在地区 成都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流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11